核电站事故调查中期报告(4)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2年02月29日

向国民和国际社会提供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时的状况】

在提供关于核反应堆堆芯的状态(特别是堆心熔化)以及3号机组的危险状态等相关信息时说明方式不当。同时,在解释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时,不断重复使用“不会立刻对人体产生影响”等摸棱两可的方式来说明。

 【存在的问题】

本应迅速及时传达和公布的信息迟迟不报,控制媒体报导,说明暧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在遇到紧急灾害时的危机信息沟通方式不合理。

在向国外提供信息方面,在没有向周边国家事先说明的情况下,就决定并立刻将受核辐射污染的水排放到近海。这种做法虽然算不上违反国际条约,但日本对核事故的处理方法引发了各国的不信任,今后要吸取这一严重教训。

 【应采取的对策】

将在最终报告中汇总。

 事故发生前采取的海啸、异常灾害对策不合理

 

【当时的状况】

核能安全委员会

2001年7月,在抗震方针研讨分会上,虽然开始着手改定《关于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设施抗震设计审查指导方针》(以下简称《抗震设计审查方针》),但该分会的委员中没有研究海啸的专家(最终指导方针正文中包括海啸对策)。

 核能保安院

 

2002年,收到东京电力提交的以《核电站海啸评价技术》(以下简称《海啸评价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安全性评价报告,但是并没有进行特别的指责和指示。2009年8月到2010年9月以及2011年3月,保安院也先后收到东京电力提交的关于海啸高度的估算报告,但并没有要求东京电力就应对海啸问题建造防护设施等。

 东京电力等

 

福岛第一核电站(施工期1966年到1972年)在设计阶段,预计海啸浪高为3.1米,并以此获得了建造许可。这个预计浪高是依据1960年智利海啸时,在小名滨港观测到的最高潮位推算出的。

东京电力在2008年再次对海啸风险进行了讨论,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有可能遇到浪高超过15米的海啸。

 【存在的问题】

然而,东京电力认为,该数值只不过是将三陆海域的波源模型套用在了福岛海域推算出的假定数值,没有足够的依据。所以,福岛第一核电站没有着手准备具体的海啸对策。

的确,自然现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海啸方面,能够依据历史文献再现的海啸范围也很有限。当遭受到远远超出设计核电站时预测高度的海啸时,有可能暂时发生安全保障功能大范围失灵的情况。因此,从防范核能灾害的角度看,应事先制定好包括异常灾害对策在内的具体海啸对策。关于这一点,包括国家及专家在内的核能相关人员应好好反省此次事先讨论的经过,吸取教训。

这次事故再次提醒人们,异常灾害对策的制定,不能仅委托给企业的安全保障部门,管辖部门经过讨论后,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列入法律条文规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