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所属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公布了“科学技术指标2025”,日本的指标除专利外几乎看不到其他向好的数据。作为衡量各国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的“专利族数量”(同一内容在多个国家提交专利申请的数量)方面,日本此次守住了20多年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然而,在同样被视为重要指标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方面,Top10%高被引论文中日本位列第13,Top1%高被引论文中排名第12,两项指标均与去年持平,仍处于较低顺位。此外,在高被引排名靠前的论文总量中,日本论文数量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占比,无论Top10%还是Top1%的论文均处于低位,凸显严峻现状。
“科学技术指标”作为把握日本科技活动的客观量化数据的系统基础资料,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定期公布。该指标通过“研发经费”“研发人才”“高等教育与科技人才”“研发产出”“科学技术与创新”相关的约160项指标,宏观俯瞰日本目前所处的状况。主要指标中,专利和论文相关指标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比较结果,其余指标则为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中国、韩国这6个主要国家的比较结果。
研发经费的增长相形见绌
在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中国、韩国比较的主要指标中,日本本次的排名与“科学技术指标2024”中的完全一致。尽管在研发经费上,日本仅次于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不能称之为不足,但“科学技术指标2025”揭示出以下现实:日本的企业与大学部门的研发经费增长幅度相较于其他主要国家较小。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进行比较,可知在过去约15年间,日本的研发经费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非制造业均呈现停滞状态,而反观美国,来自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数值均在提升,其中非制造业的增幅尤为显著。
在研发人才方面,指标也指出了日本存在以下问题:企业与大学部门的研究人员的数量上,中国在主要国家中规模最大。在企业的研究人员数量上,美国与中国原本同步增长,但2021年以后中国则大幅增长。而日本自2000年代后期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7年以后虽略有增长,但到2024年降至52.4万人,较上年减少了1.3%。大学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国的研究人员数量大幅增加,而日本则增长缓慢,最近更趋于停滞。德国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人员数量也在增加,正逼近日本的水平。
日本在“科学技术指标2025”主要指标中的位置
指标 | 日本的数值 (上年数据) |
日本排名 (上年排名) |
排名首位的国家 |
研发费用 | 20.4万亿日元(19.1万亿日元) | 3(3) | 美国(91.0万亿日元) |
企业 | 16.1万亿日元(15.1万亿日元) | 3(3) | 美国(71.4万亿日元) |
大学 | 2.3万亿日元(2.2万亿日元) | 5(5) | 美国(9.7万亿日元) |
公共机构 | 1.8万亿日元(1.5万亿日元) | 3(3) | 中国(12.3万亿日元) |
研究人员 | 70.1万人(70.6万人) | 3(3) | 中国(300.1万人) |
企业 | 52.4万人(53.1万人) | 3(3) | 中国(177.7万人) |
大学 | 13.9万人(13.8万人) | 4(4) | 中国(74.0万人) |
公共机构 | 3.0万人(3.0万人) | 5(5) | 中国(48.5万人) |
每100万人口中博士学位获得者 | 123人(126人) | 6(6) | 英国(355人) |
论文数量(分数计数) | 70,225篇(72,241篇) | 5(5) | 中国(599,435篇) |
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数量(分数计数) | 3,447篇(3,719篇) | 13(13) | 中国(73,315篇) |
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数量(分数计数) | 293篇(311篇) | 12(12) | 中国(7,458篇) |
专利(专利族)数量 | 65,450项(67,082件) | 1(1) | 第2位美国(58,594件) |
(根据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公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5”“科学技术指标2024”制作)
博士学位获得者的人口占比较少
日本与其他主要国家的差距尤为显著的是,每100万人口中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在2022年度,日本仅为123人,在上述主要7个国家中排名第6。按照其他国家有数据可查的最新年度数值来看,数量最多的英国达355人,随后依次是韩国342人、德国314人,仅中国(61人)少于日本。对比2010年度与各国最新年度的数值可知增长趋势为,中国增长了74%,韩国增长了61%,美国增长了31%,英国增长了11%,唯独日本减少了6%。

(本图出自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指标2025”)
高被引论文数量急剧减少
从主要指标来看,日本的排名与上年完全一致。这是否意味着日本科技实力的下滑已经触底?若仔细审视被视为评估各国技术实力重要指标之一的、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次数较多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就会发现日本所处状态依然严峻。
1990~1992年的年平均值显示,日本在Top10%高被引论文数量曾位居世界第3, Top1%高被引论文数量曾位居世界第4。然而这一排名此后持续下滑,在两年前公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3”收录的2019~2021年的年平均值中,日本的Top10%高被引论文数量已跌至世界第13位,Top1%高被引论文数量下降至第12位。这一排名在次年公布的2020~2022年年平均值中未有改观,此次新公布的2021~2023年的年平均值中也未见改善。
排名相同,但数量与占比双双下滑
Top10%高被引论文数量中日本为3,447篇,仅为排名首位的中国(73,315篇)的1/21,Top1%高被引论文数量为293篇,这一数字与第1位的中国(7,458篇)相比,同样仅为1/25。在全球份额中,日本Top10%的论文占比为1.7%,Top1%为1.4%。从这些最新数据已能明显看出日本的劣势,但还有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数据。尽管这三年来第13位、第12位的位次未变,但观察日本Top10%论文数量,从3,767篇(占比2.0%)降至3,719篇(占比1.8%),再降到3,447篇(占比1.7%),无论是数量还是全球占比均处于下滑态势。Top1%的论文数也从319篇(占比1.7%)、311篇(占比1.5%)降至293篇(占比1.4%),同样为持续减少状态。
若将日本的表现与亚太地区各国相比,其低迷状态更为明显。Top10%的论文数量方面,不仅位列第1的中国位于日本之前,印度(第4)、澳大利亚(第7)、韩国(第9)也均排在日本之前,在Top1%的论文排名中,同样除位列第1的中国之外,印度(第5)、澳大利亚(第6)、韩国(第9)也领先于日本。在这4个国家中,论文数量较上年(2020~2022年平均值)有所减少的只有澳大利亚(Top10%和Top1%合计)。由此可见,即便仅聚焦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日本研究实力的相形见绌情况已十分明显。
尤其突出的是与中国的显著差距:中国Top10%的论文数从上年的64,138篇增至73,315篇,全球占比也从31.8%提升至35.6%,Top1%的论文数从6,582篇增至7,458篇,占比也从32.7%升至36.2%。印度的Top10%与Top1%论文数量及占比上也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与日本的差距均扩大至两倍以上。

(引自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指标2025”)

(引自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指标2024”)
只有优质专利申请数量仍坚守第1位
日本唯一一项世界第一的指标为专利族数量(同一内容在多个国家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这是与高被引论文一样被视为评估各国技术实力重要指标之一。在1998~2000年、2008~2010年、2018~2020年的三个时间段,日本均位居世界首位。最近的2018~2020年年平均值为65,450件,超过第二位美国的58,594件,占专利族总数的四分之一(占比24.3%)。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指标2025”也对日本的全球份额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呈下降趋势,而中国正在急剧提升自身数量和份额的现状作出了警示。中国自1998~2000年的世界第16位迅速上升至2008~2010年的第5位,2018~2020年更是跃升到了仅次于日本、美国的第3位(41,475件,占比15.4%)。

(引自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指标2025”)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 科学技术指标2025
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 科学技术指标2024
【相关文章】
2025年06月25日 【NISTEP调查】日本攻读博士的学生能力下降,研究人员与管理者的危机感深刻
2025年02月05日 THE发布2025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亚洲大学持续崛起,日本大学表现依然低迷
2024年08月20日 日本博士生入学人数增加4.4%,高被引论文排名继续低位
2024年05月24日 【调查】日本博士生质量堪忧,研究学者和管理人员危机感增加
2024年03月05日 日本经团联提议重视博士和理工科女性人才,并对目前积极招聘仅限于少数企业的现状感到担忧
2024年01月10日 日本实质研究费较上年度减少1.3%,人均研究人员数量也逊色于他国
2023年08月23日 日本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和占比近20年来显著下降
2023年03月01日 调查显示日本博士升学者减少的主因在于经济待遇,政府需强化支援政策
2021年08月20日 中国在高影响力论文中排名第一,被引次数位于前10%的论文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