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科学技术指标2025》发布,研究人员数量在主要7国中位列第3

2025年09月08日 政策

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汇总发布了基于客观定量数据系统分析日本及主要国家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技术指标2025》。结果显示,日本产官学合计的研发经费、研究人员数量在主要国家(日、美、德、法、英、中、韩7国)中排名第3,论文数量(分数计数法)位居世界第5,专利(专利族)数量位居世界第1。高科技产业贸易收支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第6,中高科技产业贸易收支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上述排名均与上一年度相同。

title

《科学技术指标2025》封面(供图: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

科学技术指标将科学技术活动划分为研发经费、研发人才、高等教育与科技人才、研发产出、科技与创新五大类别,通过约160项指标来呈现日本及主要国家的情况。

从最新年度日本整体的情况来看,尽管研发经费与研究人员数量均在主要国家中排名第3,但其增长幅度相较于其他主要国家偏小。与日本相比,美国企业更注重研发投入,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来看,在过去15年间,日本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该比例均保持平稳,而美国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这一比例均呈上升趋势。

日本女性研究人员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0.3%,但拥有博士学位的女性研究人员数量增长了2.7%。在大学等机构中,有任期期限的女性研究人员的比例高于男性。

日本的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入学人数自2003年度达到峰值后,长期呈减少趋势,但以2022年度为分界点开始转为增长。2024年度较上一年度增长4.9%。从留学生的生源情况来看,日本和美国的研究生多来自亚洲,但近年来美国的留学生来源中,印度超过了中国,生源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变化。在日本的研究生院中,东盟前5国的学生以工科专业居多,不过在专业领域方面,多个国家的学生集中在农学领域。

大约从20年前起,日本的专利族(向两个及以上国家申请的专利)数量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然而,该指标的全球占比自2000年代中期起呈下降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技术(专利)引用科学成果(论文)的比例较低。同时,日本论文被全球技术引用的比例则大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

主要国家的专利族引用最多的是美国的论文。中国的专利族引用本国论文的比例低于其他主要国家。

日本的高科技产业贸易收支比为逆差,在主要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中高科技产业贸易收支则为顺差,在主要国家中保持第一的位置。从高科技产业贸易的合作伙伴国和地区来看,与2021年相比,2023年大部分主要国家与中国交易的进出口额均有所减少。然而,在日本和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进口额中,中国依然规模较大,逆差程度也较大。

日本大学与民营企业等的合作研究的承接金额持续增长,2023年度达到1053亿日元。间接经费以及间接经费占直接费用的比例也在稳步增长。

科研耗材价格高涨

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自2022年起,每年上涨3个百分点,近几年来物价持续高涨。针对研究人员的意识调查中也多有指出,这种物价上涨对研发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本次调查利用了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了研发活动所需消耗品进口单价的变化趋势,共选取4类分析对象:氦气是超导体冷却及低温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稀有气体,除物理学领域外,还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等;培养用培养基以及诊断及研发用试剂主要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和化学领域;研发用玻璃器具指实验室使用的烧杯、烧瓶、量筒等玻璃器具。

以2010年为基准观察科研耗材单价的变化可见,涨幅最高的是氦气,2024年单价达到2010年的7.2倍。氦气的单价长期上涨,与2000年相比单价已达到12倍。其次是诊断及研发用试剂,上涨至4.6倍。研发用玻璃器具与培养用培养基均上涨至2.7倍。在这4种科研耗材中,氦气与诊断及研发用试剂类的单价自2010年代后半期起涨幅显著。

针对各类科研耗材,观察截至2024年进口额排名前5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进口量和单价可见:氦气进口额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和卡塔尔两国;培养用培养基进口额中约50%来自美国,其余依次为波兰、英国、波多黎各、法国;诊断及研发用试剂进口额中约40%来自美国,其余依次为中国、德国、爱尔兰、英国,其中中国的特点是单价较低;与其他科研耗材相比,研发用玻璃器具的进口国和地区分布较为分散,美国、中国、德国的进口额占比均超过10%。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日本NISTEP发布《科学技术指标2024》,科学界分成G7+OECD国家与中国+全球南方国家两大阵营
【NISTEP调查】日本科技实力下滑未见改善,除专利外各项数据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