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至尊的日本宗教观(3)

其他  2011年10月30日  

有人认为,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世界中,把宗教拿出来谈论有什么意义呢。

特别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起各个民族和国家特性这种东西,他们不是更看重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吗?崇尚自由生活、最关心现在世界上流行的音乐和时尚等等。即使是基督教国度,周日去教堂做礼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而在日本去寺庙诵经念佛的年轻人恐怕少之又少,可以算上是稀有动物了。

日本文豪夏目簌石

日本文豪夏目簌石

这虽然是事实,但是也不能据此说这些年轻人没有固有的宗教观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伦理观。

比如,难道这些年轻人就不读夏目簌石(1867-1961年)的小说吗?簌石的小说,既有像初期的《我是猫》、《哥儿》等浅显、令人愉悦的作品,也有像晚年的《明暗》这样消沉、晦暗深刻的作品,但是贯穿全部作品的,是怎样在人世间生活这样一种视点吧。也就是说,在簌石的世界,他所追求的不是自己与全知全能的神有着什么样的关联,而是怎样与“对面三间,左右两间房子里住着的人”(《草枕》中的描写)所组成的人世达成和解。读了这样的小说,自然能理解存在于日本社会中一种无形的规范,即所谓世间的东西,并知道如何应对了。

像伦理观和宗教观这样的东西,单在学校和教堂里是形成不了的。必须是在为人处世中,在描写人世的文学作品中,在人们广泛的精神思考中形成的。

簌石曾在明治44年(1911年),做过一次著名的讲演,题为“现代日本的开化”。演讲内容是对明治以后以“开化”为目标的日本人生活方式提出质疑。簌石认为,明治以后的“开化”不是像欧美那样是自然发展的内心的东西,而是硬要追随欧美文明,总是有些肤浅,就像借来的衣服不合身一样。

这种心情,就像表面上追随某种全球化潮流或者世界流行,然而心里却明白那并不是真心所愿的,表面上的态度只是假装,并没有从内心产生共鸣。很多日本人现在也多少会是这种心境吧。

像江户时代所谓“隐藏的天主教徒”(因为江户幕府实行天主教禁教令,表面装成佛教信徒模样,其实却继续坚持天主教徒信仰的人),他们的信仰连表面也看不出来。如果承认是“隐藏的天主教徒”,那么他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世界潮流的落伍者,同时也是不得不顺应世界潮流的日本“人世间”的落伍者。

这中精神纠葛按个人有强弱之分,簌石是比较严重的,他在伦敦留学时得了神经衰弱。而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是在听到这些的时候说一句“是吗”,对此并没有特别的烦闷与叹息。

话又说回来,距离簌石的演讲经过了近100年的今天,我们终于已经几乎感觉不到这种纠葛了。这一是因为开化发展到今天,表面上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人们不再感觉得到明治时期人们那种绝望的感情了。二是曾经作为开化目标的西欧文明已经是非常普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了。

文/舩桥晴雄

相关阅读

分享

关于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