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近畿大学成功从原为“雄性”的鲟鱼体内采卵并实现孵化

2025年09月24日 生物医药

日本近畿大学副教授稻野俊直等人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将性别从雄性转换为雌性的西伯利亚鲟体内采卵,并实现孵化。该成果有望为鱼子酱生产中原本非采卵对象的雄性鲟鱼的有效利用提供助力。

title

由雄性转为雌性的雄性鲟鱼所产鱼卵孵化出的鲟鱼稚鱼(供图:近畿大学)

西伯利亚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鲟鱼,也是全球养殖量最大的鲟鱼品种。研究团队曾在2019年成功通过给雌雄混养的西伯利亚鲟喂食混入雌激素的饲料,将其性别全部转化为雌性,并持续进行饲养。

2025年2月,研究团队发现所饲养的鲟鱼中有1尾已抱卵,对其进行DNA检测后确认,该个体原本为雄性,后转为雌性。2025年4月,团队成功从这尾鲟鱼体内采得约6万8000粒卵(1050克),并用另一尾西伯利亚鲟的精子为这些鱼卵受精,5天后确认卵已孵化。

对孵化出的个体进行DNA检测后发现,所有个体均为雄性。由雄性转为雌性的雄性鲟鱼与普通雄性鲟鱼繁育的后代,理论上就被预测应全为雄性,而此次实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证实了这一遗传学理论。这些孵化出的雄性西伯利亚鲟通过转为雌性,同样具备产卵潜力。

稻野副教授表示:“我们成功实证了若能将雄性鲟鱼的性别转换为雌性,就有望采卵并生产鱼子酱。”

今后,研究团队还将以“开发能让所有个体自卵开始到孵化时即成为雌性的技术”为目标,推进能进一步提高鱼子酱生产效率的研究。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2025/9/9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