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北陆先端大等利用两种细菌破坏癌细胞,动物实验确认效果

2025年08月27日 生物医药

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及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等开发出利用两种细菌攻击癌细胞的方法,通过小鼠实验确认了其抗癌作用。该方法将有助于开发出副作用相对较小,生产成本较低的药物。为实现实用化还计划于2028年成立初创公司,并力争在6年内启动临床治疗试验。

title

北陆先端大等宣布开发出利用两种细菌破坏癌细胞的方法(8月4日,东京千代田)

此次开发的方法利用了农田等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以及癌症常驻细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这两种细菌均具有在癌细胞活跃的场所——低氧环境中增殖的性质。

研究人员将人的大肠癌、卵巢癌、胰腺癌三种癌细胞分别移植到免疫机能失效的小鼠体内。并在此条件下,向小鼠尾部注射了上述两种细菌。

结果,数日后,三种癌症细胞几乎全部消失。两种细菌分别释放出溶解癌细胞的物质,破坏了癌症病灶。这类物质虽然也会溶解健康细胞,但当两种细菌结合形成复合体时,就不易释放溶解细胞的物质。所以如果两种细菌以复合体状态抵达癌症部位,就不会损伤健康细胞,而到达癌细胞后复合体就会解离。

此外,在癌症常驻细菌的作用下,为癌细胞输送营养的周围血管也会被破坏。尽管作为副作用,可能出现因引发炎症的免疫细胞失控而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但研究团队认为这可以通过现有药物应对。出席记者会的都英次郎教授表示:“该方法还有望对因治疗等原因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产生效果。”细菌易于增殖,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实用化,研究团队的方针是于2028年在美国成立初创公司,并在6年内启动以大肠癌、胰腺癌等癌症为对象的治疗试验。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科学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原文:《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2025/8/5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论文:Tumour-resident oncolytic bacteria trigger potent anticancer effects through selective intratumoural thrombosis and necrosis
DOI:10.1038/s41551-025-01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