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日本中部大学先端研究中心的黑田玲子卓越教授和内田孝幸特任讲师、岛根大学学术研究院农学生命科学系的大沼耕平助教以及新墨西哥大学(美国)的Siming Chang研究副教授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宣布,通过尝试对寄生于人类或啮齿动物体内的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螺(Biomphalaria glabrata)进行基因编辑,成功确立了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敲除(knockout)技术。该成果有望推动血吸虫病预防和治疗方法开发的研究进程,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在《Science Advances》的10月8日刊上。
由寄生于血管内的血吸虫引发的血吸虫病,会导致腹泻、血便等症状,还有可能诱发特定脏器癌症。血吸虫病多发于非洲、中东、南美、东南亚等地区,全球感染人数超2亿,每年约20万人因此丧命。在日本,历史上该病也曾在甲府盆地及筑后川流域等地肆虐。现有特效药仅对成虫有效,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血吸虫以栖息在淡水流域的种属特异性螺为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变态发育后,幼虫游出螺体并通过皮肤感染人类。因此,相较于灭螺,人们更期待开发出可中断血吸虫在螺体内生活周期的疾病控制方法。然而,螺的感染及免疫应答机制此前一直未得到阐明。
因此,此次研究团队确立了基因敲除技术。在分子层面上详细地解析了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螺的免疫机制。通过利用该技术进一步解析具有感染抗性的螺品系,成功阐明了感染敏感性及抗性相关的基因功能。
黑田卓越教授表示:“此次研究以我们在螺左右旋决定基因鉴定过程中开发的胚胎操作及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基础。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螺中存在具有感染抗性的品系,本次论文提供了验证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目前,我们也在推进通过基因座分析筛选候选基因的研究。然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大型科研资助项目因特朗普政府驱逐外国籍研究者而突然中断,导致研究陷入难以推进的困境。”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Science Advances
论文:Teaser: Creation of the germline-edited vector snails is a key advance in efforts to combat schistosomiasis
DOI:10.1126/sciadv.adx5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