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大学学术资源研究公开中心与植物园的伊东拓朗助教、牧雅之教授、琉球大学的横田昌嗣名誉教授、神奈川大学的岩元明敏教授、远藤Mituho硕士生,以及国立科学博物馆的国府方吾郎研究主干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指出,过去认为分布于萨南诸岛吐噶喇列岛的恶石岛、卧蛇岛、中之岛以及与论岛的景天科景天属台湾佛甲草植物,其实是该地区的新特有种萨南景天(学名:Sedum diversiflorum)。这一成果揭示了日本列岛的岛屿区域中仍可能潜藏着尚未被认识的未知分类群,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ordic Journal of Botany》的在线版上。
萨南景天的自然生境。A为与论岛,B为恶石岛(供图:东北大学)
以北半球为中心广泛分布的多肉植物景天科景天属中,具有相似形态的种类众多,且即便为同一种,也会因生育环境不同而在形态上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被认为是难以分类的植物类群之一。
研究团队针对分布于恶石岛和与论岛、被认定为台湾佛甲草的植物开展了实地调查,并基于形态、开花期及遗传信息对其进行了分类学上的重新审视。
通过比较形态与开花期后发现,该植物除具备10月至12月开花的秋季开花特性外,在花、叶、果实的形状,花药与茎的颜色,以及分枝模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分布的台湾佛甲草及其近缘种均存在明显差异。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该物种还具有数性不稳定这一特征,即在同一植株上花朵雌蕊、雄蕊、花瓣和萼片数量上会有多种变化,以及存在缺少雌蕊或雄蕊的功能性雌花或雄花等,这些都是景天属植物中极为罕见的特征。
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植物的核DNA序列与“男女万年草”在系统上接近,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序列则与宫古滨万年草在系统上接近。当核DNA与叶绿体DNA序列显示不同系统位置时,通常提示可能发生过由两种植物过去的杂交所引起的叶绿体基因组从一方被替换至另一方的“叶绿体捕获”现象。从形态上看,这种植物也兼具被认为是杂交亲本的两种植物的特征,例如男女万年草的秋季开花特性,以及宫古滨万年草所具有的黄色花药和茎的颜色。此外,在花的构造方面,男女万年草以四数性(雌蕊、花瓣、萼片各为4,雄蕊为8)为基本特征,宫古滨万年草则以五数性(雌蕊、花瓣、萼片各为5,雄蕊为10)为基本特征,而这种植物则混杂着不规则数性的花朵,可能呈现出源于杂交的性状不稳定性。这种不同数性物种之间的杂交导致花部数性不稳定的现象,在虎耳草科植物中也有类似报告,新种或可视为其中一例。
除恶石岛和与论岛外,研究团队还在曾采集到类似植物标本的中之岛开展了实地调查,但未能确认新种的存在。而卧蛇岛由于为无人岛且交通困难,未进行实地调查。然而,从这些岛屿采集的标本在形态特征上与来自与论岛和恶石岛的个体一致,因此被认为可能为同一植物。此外,也确认萨南诸岛其他岛屿上分布的台湾佛甲草属于广泛分布的已知物种。
综合上述结果,研究团队判断,分布于萨南诸岛吐噶喇列岛(恶石岛、卧蛇岛、中之岛)及与论岛的这些植物为此前未被认定的未记载分类群,并将其记载为新种萨南景天(学名:Sedum diversiflorum)。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MSL10 is a high-sensitivity mechanosensor in the tactile sense of the Venus flytrap
URL:https://nso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njb.04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