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从NTT整编NTT DATA,看日本企业的生存之道

2025年05月27日 经济・社会

2025年5月9日,“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宣布将公司名称变更为NTT,在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批准后,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使用该名称。这是自1985年该公司民营化以来,经历40年的变革,最终弃用其汉字名称“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而启用之前一直是该公司简称的罗马字母名称“NTT”。

事实上,“NTT”这一简称,早已被日本国内以及海外公众所认知,“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则只出现在注册商号和正式报道中。因此,更名一事,顺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更名正好发生在NTT将其软件公司NTT DATA公司私有化之后,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NTT的改革大功告成,代表日本的这艘技术服务巨舰,开始了新的征程。

NTT最初是日本国营电话电信公社,是日本无可争议的IT与通信综合巨头,有着代表日本综合国力的地位。预计其2025年度的营收为14.1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100亿元),纯利益为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0亿元)。

宣布更名前一天的2025年5月8日,NTT宣布投资约2.3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5亿元)将其旗下的NTT DATA公司私有化,收编为完全子公司,不再上市。

title

NTT整编与私有化旗下的子公司由来已久。2020年到2022年,NTT集团以约4万亿日元将其旗下独立上市的移动通信公司NTT DoCoMo与NTT Communications合并,重组为NTT CONNECTED,完全子公司化(私有化),退市后成为集团全资子公司。NTT DoCoMo占据了日本移动通信市场约50%的份额。

NTT为何要私有化NTT DoCoMo与NTT DATA公司呢?综合媒体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即战略协同、防御外资、以及成本优化等等。

1. 深度整合资源,强化协同效应

NTT集团拥有通信(NTT东/西日本)、移动通信(NTT DoCoMo)、数据中心(NTT Global Data Centers)、全球网络服务(NTT Ltd.)等多个业务板块。私有化后,移动通信与集团其他业务(如IOWN光通信技术)深度整合,NTT DATA可与这些部门无缝共享技术、客户和基础设施,避免重复投入。例如,NTT DATA的云服务可直接调用NTT的全球数据中心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此前NTT DATA与集团其他子公司(如NTT Ltd.)在海外IT服务市场存在业务重叠。私有化后,集团可统一划分客户领域,避免内部竞争。

2. 降低成本与合规负担

减少上市维护费用:上市公司需承担审计、法务、投资者关系等成本(NTT DATA与NTT DoCoMo每年各需数十亿日元的上市维护费用)。私有化后,每年可节省超百亿日元。这部分费用可转投至研发或市场拓展。

简化财报流程:NTT DATA的财务数据只需向集团汇报,无需公开披露,降低敏感信息(如客户合同细节)泄露风险。

快速响应市场:作为上市公司,NTT DATA需公开财报、接受股东监督,重大决策(如并购、技术投资)需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程序。私有化后,NTT集团可直接掌控战略方向,加速对IT服务市场变化的响应(例如快速投资AI或量子计算)。2023年NTT DATA收购丹麦云计算公司Momentum时,因上市公司的合规流程耗时较长,私有化后可缩短此类交易周期。

减少短期业绩压力:上市公司需每季度披露财务数据,容易受资本市场短期预期影响(如利润率波动)。私有化后,NTT DATA可更专注于长期投资(如研发IOWN技术),无需担心股价短期波动。

3. 加速全球化竞争

更激进的并购策略:私有化后,NTT DATA可动用集团资金快速收购海外目标,无需担心稀释股价或股东反对。

统一品牌形象:NTT集团计划将全球IT服务整合为“NTT”品牌(如NTT DATA、NTT Ltd.逐步合并),私有化是品牌统一的前提。从下图“NTT集团的业务结构”不难发现,整合的NTT集团,可以提供一条龙的网络通信、移动通信、综合数据服务。其业务范围不仅覆盖日本国内,也拓展到全球。

4. 应对日本市场特殊性

配合国家战略:NTT是日本政府“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的核心执行方,私有化NTT DATA有助于更灵活地承接政府项目(如社保系统、智慧城市),避免外资股东干预。

防御性举措:日本IT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如丰田与KDDI合资成立数字公司),NTT需集中资源应对。

5. 防御外资收购

NTT DoCoMo与NTT DATA是NTT集团业绩最好的子公司,是NTT集团发展的引擎,将其私有化,既可以防止外国资本通过公开市场收购股份,也可以响应日本政府的经济安全政策,在5G通信以及数据通信领域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整合NTT DATA后,NTT集团的IT服务规模可跻身全球前五,仅次于IBM、Accenture、TCS等国际巨头。其核心业务领域,覆盖全产业链,实现从底层通信网络(NTT东/西日本)到上层IT服务(NTT DATA)的垂直整合。在日本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信基础设施:NTT集团垄断日本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市场,覆盖全日本90%以上的企业和家庭用户。其倡导的IOWN(全光网络)技术,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通信技术,目标取代传统IP网络。

2) IT服务与数字化转型(DX):在政府与金融领域,NTT DATA是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数字化的核心供应商(如“My Number”社保系统、税务平台)。三菱UFJ银行、瑞穗隐含等大型金融系统的核心系统均由NTT DATA维护。通过收购海外企业(如意大利IT公司Everis、美国Dell Services),拓展欧美市场,海外收入占比超50%。

3) 云计算与AI:NTT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合作,提供混合云解决方案,日本市场份额约30%(与富士通并列第一)。其生成式AI应用如“tsuzumi”日语专用模型),为日本企业定制大语言模型。

通过与日本其他IT巨头的对比,NTT的强势一目了然。

公司 优势领域 营收(2023财年)
NTT 通信、政府IT、全球服务 12.1万亿日元
富士通 超级计算机、制造业IT 3.8万亿日元
NEC 生物识别、5G基站 3.2万亿日元
野村综研 金融咨询、数据分析 1.5万亿日元

NTT作为日本的代表性企业,其改革方向具有示范作用。近年来,日本企业出现了一股子公司私有化(非上市化)的浪潮,主要集中在电子、IT、制造业和金融领域。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主动战略调整,也有被动应对市场变化的需求。以下是从2020年到2025年期间的几个典型案例。

1. 科技与IT服务领域

NTT集团 → NTT Data私有化
时间:2022年启动,2025年完成。
动机:整合全球IT资源,与IBM、Accenture竞争。

索尼集团 → 索尼金融控股私有化
时间:2020年以约4000亿日元回购全部股份。
动机:聚焦娱乐与电子主业,剥离非核心金融业务。

富士通 → 富士通前沿科技私有化
时间:2023年宣布,2024年完成。
动机:重组亏损的硬件业务,转向云和AI服务。

2. 制造业与电子

日立制作所 → 日立金属私有化
时间:2021年以1.6万亿日元收购剩余股份。
动机:解决子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强化材料业务管控。

东芝集团 → 多家子公司私有化
时间:东芝电梯(2021年出售给投资机构)、东芝医疗系统(2016年出售给佳能)。
动机:东芝因财务危机被迫拆分非核心资产。

3. 金融与综合商社

三菱UFJ金融集团 → 三菱UFJ信托银行私有化
时间:2023年
动机:简化架构,集中资源发展资产管理业务。

软银集团 → ARM私有化(ARM后于2023年重新上市)
时间:2016年
动机:日本企业通过私有化保护核心技术。

日本企业私有化旗下子公司的共同动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战略聚焦与业务重组:退出非核心业务(如索尼剥离金融、日立重组金属业务);整合资源(如NTT DATA私有化以统一全球IT服务品牌)。

2. 应对经营危机:财务止血(东芝因巨额亏损被迫出售子公司);治理问题(日立金属因造假丑闻需彻底管控)。

3. 规避资本市场压力:长期投资需求(上市公司受短期财报约束,私有化后可投入AI、半导体等长周期领域。如富士通案例);避免股价波动(子公司业绩波动可能拖累母公司市值)。

4. 响应日本政策导向:经济安全战略(日本政府鼓励企业重组以增强竞争力,如《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推动IT整合);防御外资收购(私有化可减少敌意并购风险,如东芝曾成为激进投资者的目标)。

与海外不同的是,长寿国家日本的老牌企业里,有很多百年企业,历经岁月的沧桑,时代的沉浮,依然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这些企业的生存之道,自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供稿 / 戴维
编辑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