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QS最佳留学城市排名:首尔夺冠,东京第2、京都第18

2025年08月27日 留学生活

8月19日,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全球海外留学生活舒适度的城市排名“QS最佳留学城市2026”。其中,东京排名第2,京都排名第18。此前连续四年保持第1的伦敦跌至第3,而去年排名第3的首尔则跃居第1。在QS等机构近年发布的各类“世界大学排名”中,亚洲大学获得的高评价引人注目。从本次排名也能看出,亚洲城市不仅是大学排名,作为留学城市的整体评价也在不断提升。

QS每年会发布各类评估全球大学实力的排行榜。只有在 “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有2所以上大学上榜、且人口超过25万人的城市才会被作为“QS最佳留学城市”的评估对象。评估方法首先看重的是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榜大学的数量及其实际成果。此外,为考察城市是否做好了接纳更多学生的准备,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榜大学的学生数量占城市人口的比例、以及学生总数中留学生的比例等,也会作为评估对象。学费金额与生活费所需花费也是重要的评估项目。面向留学生的城市包容性、多样性、友好度、交通便利度、就业机会等,也会基于QS每年实施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估。评估还会使用宜居指数、安全指数等多家机构发布的数值,关注城市安全、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乃至留学生支付的学费是否在城市财政中得到合理运用。

title

首尔:城市魅力实现了提升

从去年的第3跃居第1的首尔,评价提升点在哪里?首尔有22所大学入选“QS最佳留学城市2026”榜单,其中包括第38位的首尔大学、第50位的延世大学、第61位的高丽大学等。首尔大学的数量、以及对大学的评价,在去年的“QS最佳留学城市2025”榜单中就已排在所有上榜城市之首,此次依然保持不变。首尔是全球经济竞争力最强的都市之一,也是适合毕业生成功实现向职业生涯平稳过渡的城市——这一评价在去年便已获得,今年同样适用。此外,在从安全性、大气污染水平等角度评估的城市吸引力方面,首尔此次超越了上次排名领先的伦敦。

东京:在就业机会、留学费用方面评价突出

保持第2位的东京表现如何呢?上榜“QS世界大学排名2026”的大学包括第36位的东京大学、第85位的东京工业大学、第196位的早稻田大学、第215位的庆应义塾大学、第553位的一桥大学、第697位的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15所,较去年减少了3所。由此带来的评价与去年的“QS最佳留学城市2025”一致,低于首尔与伦敦。然而,在就业机会(城市青年就业状况及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方面,东京与去年一样,获得了所有城市中的最高评价。在学费及生活费等留学生活所需费用方面的评价也有所提升,进一步拉大了与首尔、伦敦的差距。(作者注:东京工业大学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于2024年10月合并成为东京科学大学)

伦敦:留学生活费用高昂

从连续四年的榜首跌至第3位的伦敦,是英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以“QS世界大学排名2026”中第2位的帝国理工学院、第9位的伦敦大学学院为首,伦敦在本次“QS最佳留学城市2026”中上榜的大学数量达到了26所,其中排名前50位的大学有4所,上述各项数据均领先于首尔、东京。此外,伦敦还拥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屈指可数的博物馆(均免费开放)。该城市的近半数区域被归类为“绿地”。再加上有36.7%的居民出生于英国境外,在伦敦的众多区域能够接触到多元文化。众多的国际企业目前正在伦敦开展招聘活动。凭借这些魅力,伦敦曾在“QS最佳留学城市”榜单中连续四年保持第1位。

此次跌至第3位,原因何在?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此前的评价已显著落后于首尔、东京的是留学生活所需的费用,此次与首尔、东京的差距则进一步扩大。在上榜的150座城市中,从留学生活所需费用来看,东京位列第58位,首尔位列第68位——尽管在全球的城市中称不上拥有明显优势,但伦敦排在第137位,大幅落后。尽管如此,伦敦仍能获得第3名的评价,原因在于:在考察留学生对城市友好度、可持续性、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价以及毕业后实际在该城市继续居住学生比例的“留学生意见”中,伦敦获得了所有城市中的第二高评分,远超东京(第25位)、首尔(第48位),将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在综合评估上榜大学学生占该城市人口的比例、在籍留学生数量、城市及其所在国家对留学生的宽容性与包容性的“学生构成”中,伦敦也位列第14位,持续大幅领先首尔(第51位)、东京(第70位)。

“QS最佳留学城市2026”排名前50的城市

排名 去年排名 前年排名 城市 国家/地区 该城市内在QS大学排名2026中排名最高的大学及名次
1 3 3 首尔 韩国 首尔大学(=38)
2 2 2 东京 日本 东京大学(=36)
3 1 1 伦敦 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2)
4 4 5 慕尼黑 德国 慕尼黑工业大学(=22)
5 5 4 墨尔本 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19)
6 6 7 悉尼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大学(20)
=7 9 8 柏林 德国 柏林自由大学(=88)
=7 7 6 巴黎 法国 PSL研究大学(28)
9 8 =8 苏黎世 瑞士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7)
10 14 12 维也纳 奥地利 维也纳大学(152)
11 15 15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8)
12 23 =24 吉隆坡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58)
13 31 37 北京 中国 北京大学(14)
14 26 33 台北 台湾 台湾大学(=63)
=15 16 10 波士顿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1)
=15 13 16 爱丁堡 英国 爱丁堡大学(34)
17 22 21 香港 中国 香港大学(11)
=18 * * 京都 日本 京都大学(57)
=18 10 13 蒙特利尔 加拿大 麦吉尔大学(27)
20 =20 =24 阿姆斯特丹 荷兰 阿姆斯特丹大学(53)
21 17 19 洛桑 瑞士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22)
22 11 11 多伦多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29)
23 18 17 纽约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38)
24 =20 =22 斯德哥尔摩 瑞典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78)
25 24 29 奥克兰 新西兰 奥克兰大学(65)
26 25 =22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42)
27 46 48 上海 中国 复旦大学(30)
28 34 =27 马德里 西班牙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187)
=29 40 =39 布拉格 捷克 查理大学(=265)
=29 19 18 温哥华 加拿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40)
31 28 26 阿德莱德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大学(=82)
32 42 =34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84)
33 36 =39 鲁汶 比利时 鲁汶天主教大学(=60)
34 =37 43 哥本哈根 丹麦 哥本哈根大学(101)
=35 41 38 巴塞罗那 西班牙 巴塞罗那大学(160)
=35 33 36 格拉斯哥 英国 格拉斯哥大学(79)
37 35 =34 珀斯 澳大利亚 西澳大利亚大学(77)
=38 =29 =30 堪培拉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32)
=38 32 32 都柏林 爱尔兰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75)
40 27 =30 曼彻斯特 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35)
=41 39 =39 纽卡斯尔 英国 杜伦大学(=94)
=41 =29 20 旧金山 美国 斯坦福大学(3)
43 =37 =27 洛杉矶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10)
44 52 53 米兰 意大利 米兰理工大学(=98)
45 43 =44 考文垂 英国 华威大学(74)
46 54 56 罗马 意大利 罗马智慧大学(128)
=47 45 =44 布里斯托尔 英国 布里斯托尔大学(51)
=47 44 =39 芝加哥 美国 芝加哥大学(13)
49 51 52 诺丁汉 英国 诺丁汉大学(97)
50 50 47 圣地亚哥 智利 智利天主教大学(=116)

(根据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6、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5、QS Best Student Cities 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编制:=表示并列排名。京都在历次评选中均与大阪、神户作为同一地区参加评估,因此此前并没有京都的单独排名)

亚洲城市排名提升显著

本次排名中引人注目的不仅是第1位首尔、第2位东京获得了高度评价,还在于更多的亚洲城市排名实现了提升。新加坡第11位(去年第15位)、吉隆坡第12位(去年第23位)、北京第13位(去年第31位)、台北第14位(去年第26位)、香港第17位(去年第22位)、京都第18位——前20名内亚洲的城市从去年的3个增至8个,增幅超过一倍,且几乎都实现了排名提升。亚洲大学评价的提升,近年来十分显著,今年6月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2026”也显示了这一结果:跻身前200名的亚洲地区大学数量较去年增加2所,较前年增加4所,达到43所,其中27所排名较去年上升。似乎印证,本次的“QS最佳留学城市2026”排名揭示了不仅是大学,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对留学生展现出了越来越大的魅力。

位列首尔、东京之后第11位的新加坡,拥有“QS世界大学排名2026”第8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第12位的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著名大学。第12位的吉隆坡也拥有马来亚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2026”第58位)、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第126位)等多所近年评价持续上升的大学。第13位的北京以北京大学(第14位)、清华大学(第17位)为首,有19所大学榜上有名。此外,第14位的台北拥有台湾大学(第63位),第17位的香港拥有香港大学(第11位)、香港中文大学(第32位)、香港科技大学(第44位)、香港理工大学(第54位)、香港城市大学(第63位),第18位的京都拥有京都大学(第57位),第27位的上海拥有复旦大学(第30位)、上海交通大学(第47位)等——这些城市各自拥有在“QS世界大学排名2026”中排名领先的大学。

日韩两国:大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以首尔、东京分别占据第1、2位的韩国和日本,其他上榜城市则很少。日本除东京、京都外,仅有排名第62位的大阪和第111位的名古屋,韩国除首尔外,也仅有排名第117位的釜山和第131位的大邱。而纵观150个上榜城市中,中国大陆有15个城市、台湾有5个城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各有5个城市——即便仅看亚洲地区,日本和韩国的著名大学集中于少数城市的独特性显而易见。

留学生的期待与现实存在差距

在接纳海外留学生方面,日本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日本早在2008年便已制定旨在到2020年使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专业课程)、日语教育机构的在籍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30万人的“30万留学生计划”。2021年3月公布的报告书也显示,该目标已提前一年实现——截至2019年5月,日本的留学人数已达31万人。

然而,如果仅限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的外国留学生人数,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前年3月公布的“2022年度外国留学生在籍状况调查结果”则显示,截至2022年5月1日,这一数字为12万5169人。留学生的主要接收方为国立大学,国立大学协会早在12年前就已设定了到2020年将国立大学研究生院与本科合计的外国留学生比例提升至10%的目标。但该协会于2024年3月发布的报告书指出,截至2023年11月1日,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院与本科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4万7150人,仅占全体研究生院与本科学生的7.9%(未能实现10%的目标)。

另一方面,与上述情况相悖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于2024年6月发布的 “2023年度博士一年级学生前途意识和经济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该调查显示,日本的大学博士1年级在籍外国留学生中,45%在留学之际几乎没有考虑过日本以外的选项。若再加上“虽然曾比较考量过日本以外的留学选项,但日本仍是第一志愿”的48%,合计超过90%。对此,该研究所的调查负责人表示:“这表明截至2024年,大多数选择在日本攻读博士的留学生为主动选择了日本留学。”该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3%的外国留学生考虑在博士毕业后长期留在日本”。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学记者)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网站】
QSBest Student Cities Rankings 2026 | Top Universities
QSBest Student Cities 2025 | Top Universities
QS Best Student Cities Rankings 2024 | TopUniversities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 Top GlobalUniversities | Top Universities

【相关报道】
2025年07月01日 サイエンスポータルチャイナ 【25-06】順位向上目立つアジア勢QS世界大学ランキング
2024年07月08日 客观日本 日本文科省研究所调查:33%的外国博士留学生希望长期留在日本
2024年07月01日 客观日本 全球适宜留学城市排名:伦敦第一,东京第二
2024年06月11日 客观日本 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日本的大学排名继续下滑,东京大学排到第32位
2024年05月13日 客观日本 THE发布2024亚洲大学排名,日本大学的排名普遍提升
2024年03月19日 客观日本 日本国立大学增加留学生人数和外籍教师比例的目标均未能完成
2024年02月20日 客观日本 THE公布2023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东京大学位居第10,日本有10所大学入围前200
2024年02月01日 客观日本 THE公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日本高校排名全面下滑
2023年07月07日 客观日本 QS世界大学排名2024:亚洲大学的跃进势头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