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中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带路人——石本正一

2020年08月21日 人物往来

去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朋友们也许会留意到这样一件馆藏品——一座青铜的人物半身雕像,这座人物雕像由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程允贤制作,表情生动,栩栩如生。雕像的主人是一位日本人,他的名字叫石本正一。

title

展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的石本正一雕像

石本正一,祖籍日本千叶县, 在北海道大学农学科取得农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事务局长、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理事、日本千叶县米可多化工株式会社会长等职。

石本正一作为在中国引入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核心人物,一生致力于中日农业科技交流,他的足迹遍布中国 26 个省市自治区,实施指导和培训的次数不计其数,并参与过多项中日间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为中国农业的变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聘请他为荣誉顾问,同年介绍他无私奉献事迹的文章《石本正一真够朋友!》被刊登在9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1997年2月石本正一第 100 次访华之际,中国农业部在北京为他专门举办了一场“石本正一第 100 次来华纪念会”,并郑重地向他赠送了这尊雕像,以表彰他为中国农业做出的杰出贡献。2000年2月,虽然石本正一已经逝世,中国科技部部长还代表中国政府将“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了石本正一的夫人石本召代女士。

一颗报恩之心

石本正一1925年1月出生于大连市,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他对养育过他的中国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70年代初就打算把他的专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传授到中国。然而,他第一次来中国时正赶上文革中的“批林批孔”运动,各地动荡不安;他第二次来时又遇上唐山大地震。直到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中国才算真正迎来了发展科技的新时期,对石本正一来说,能够传播和教授农业新技术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1979年,在石本正一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以蔬菜为主要对象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实验和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效。1982年,这项技术开始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并扩大至粮、棉、瓜、果、药、茶等大范围栽培领域。随着这项节本增效的技术日趋成熟,90年代末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 6.33 亿亩,居于全世界首位。

title

70年代对于中国农民还很陌生的地膜覆盖技术

在中国掀起“地膜革命”

石本正一认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地大面积推广,首先是因为这项技术能保证作物稳产、增产,特别适合于在中国北方推广使用。”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北方春季雨水较少,气温较低,而在地面上覆盖上地膜,就可以提高地温,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另外,地膜覆盖部分地温高,土壤中含水量大,土质较为松软,有利于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的活跃,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地膜覆盖技术的作物,一般都可以提高产量30%到50%,这项技术也因其卓越的应用成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放在以前,在高寒阴湿的中国西部如西北及西藏等许多地方,每年农作物能生长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地膜技术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基于地膜技术的塑料大棚,甚至还在有史以来从没有生长过农作物的许多地方,比如海拔 5000 米左右的青海、西藏,不但成功培育了农作物,而且产量还不低,一举解决了当地蔬菜供给的问题。

实践经验表明,中国几乎所有地区的土地上,只要建上大棚,从农作物到奇花异草等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不停地产出。现如今,青海、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依靠塑料大棚,不但不用从外省市调蔬菜,反而成为了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

title

西藏雪域高原用于蔬菜种植的大棚

目光长远,绝不姑息土地公害

席卷中国的“地膜革命”(因地膜和大棚大部分都是白色的,所以这场农业变革也被称为“白色革命”),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刺手的问题。推广初期在黑龙江、新疆等地调查发现,由于没有在事后彻底回收残留地膜,有些地区的地膜残留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地膜本身不易分解,残留在土壤中就会破坏土壤结构,反而使得作物产量减少。长此以往不光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不复存在,还会导致土地受到污染,严重减产。

可以说,这个问题对于石本正一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在日本,农田里一般很难找到残留的地膜。一是因为地膜质量好,即使埋在土中,用过之后也可以相对完整地揭下来,不太容易产生残留;二是因为日本的土地是世代相传的,农民特别爱惜土地,对用过的地膜都会一丝不苟地仔细回收,绝不会贸然污染自己祖祖辈辈使用的土地。相比之下,中国农民使用的绝大部分地膜质量跟不上,待到回收时早已破损不堪,一部分甚至直接残留在了土壤里,另外韧度也达不到可以轻易撕下的程度,给回收造成很大不便,费时费力;另外,在中国农田承包制居多,农民通常不会在同一块土地上世代耕耘,这也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清理土地、维护土地质量。

于是,提高地膜质量成为了石本正一首当其冲的目标。当时一段时间,由于地膜技术被广泛推广,地膜生产供不应求,国产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只好大量进口地膜原料。石本正一指出,一部分进口的原料是不适合生产农用薄膜的。他建议国家化工部门扩大地膜专用原料的生产供应,严格把关原料质量;另外,他和有关部门共同呼吁地膜生产厂家务必重视产品质量,要在地膜的厚薄、强度等上面下功夫,不应为短期牟利而制造土地公害,把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挂上了钩。同时,在石本正一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中国另以租赁形式引进了日本的两套专业生产线,建立了年产2400 吨农用薄膜生产设备的工厂,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膜质量差造成的土地污染问题。

石本正一为中国农用地膜事业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由此享受到了巨大的效益。2000 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曾评论说,“有谁会想到,20 多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并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竟会在短短20 多年间为我国农业增加产值950 亿元, 为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0 年 2 月 29 日,石本正一不幸离世。根据他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由夫人携带到中国,播撒在中国的大地上。在此之后,石本夫人又多次来中国,并在沈阳教育机构捐款 2000万日元设立“石本奖学扶困基金”以帮助中国学子。石本正一对中国的恩情,足以让万千中国人铭记在心。

撰稿: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