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马头琴演奏家赛音吉雅在日本:用音乐铸造文化的桥梁

2022年03月23日 人物往来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故事

在日本公立小学二年级的国语教材中,有一篇名为《苏和的白马》的文章。该题材源于蒙古族古老的传说,由大冢勇三先生译成日语并对其进行了改编,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得主赤羽末吉先生为其画了插图。内容讲述了草原少年苏和与他心爱的小白马之间的故事,故事情节中提到了马头琴的由来。

title

日文版《苏和的白马》插图 (照片出自福音馆书店官网)

title

日本公立小学二年级国语教材中的《苏和的白马》

为了可以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马头琴这个民族乐器的音色,网页版教材(光村图书出版社)中配有悠扬的马头琴奏曲。演奏者是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马头琴演奏家——赛音吉雅。

赛音吉雅出生于美丽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的他,从小就是爷爷最宠爱的孙子。在他出生时,爷爷为他取名“赛音吉雅”,蒙语意为“美好的命运”。

title

赛音吉雅近照

马背民族能歌善舞,天生的乐感让赛音吉雅从小就对音乐甚是喜欢,尤其是马头琴。上了高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艺考,盼望着能考取专业的音乐院校圆自己的音乐梦。

深入骨髓的音乐基因加上刻苦的练习,赛音吉雅如愿以偿,顺利地考上了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艺术学院马头琴专业。如鱼得水般,四年间他在这里得到了系统化的音乐指导,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专科学院的音乐教师。

也是在大学期间,赛音吉雅第一次接触到了“日本音乐史”。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当时引领亚洲乐坛的日本歌曲的曲风。

■在日语学校中崭露头角

一直想出国深造的赛音吉雅,在机遇使然下来到了日本,也因此辞掉了先前的工作。

就在来到日本的三个月后,赛音吉雅受到学校理事长的推荐,前往千叶县的县民交流会上义演。这也是赛音吉雅在异国他乡的第一次演出。

日语学校毕业之后,怀揣着音乐梦的赛音吉雅准备报考研究生,然而在这里遇到了难题。第一志愿的作曲系,其考试指定科目为钢琴与英语,而作为小类专业的马头琴不具备报考资格。无奈之下赛音吉雅报考了经济研究系,决定毕业以后找份在银行的工作。

■坚守音乐梦

2001年的春天,伴随着樱花烂漫,赛音吉雅作为一名研究生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作为“有才艺”的留学生,有很多机会去参加校内及校外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每年,赛音吉雅都会受邀去到日本各地的小学,为100多所日本小学的孩子们展示了马头琴的魅力,传播民族艺术文化。很多只是在绘本及教科书中通过文字了解到马头琴的小学生们,在真正地看见并听见马头琴演奏时无不唏嘘赞叹。每每马头琴奏起的瞬间,老师与学生们都会深深陶醉在马头琴那悠扬、深情的音色中。

title

蒙古族民族乐器----马头琴

title

2005年,赛音吉雅主演了电影《苏和的白马》并担任音乐总监,荣获日本文部科学省选定作品。

赛音吉雅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初心,在繁忙的学业压力下,依旧不忘坚持马头琴的练习。

研究生毕业之后,赛音吉雅毅然决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马头琴演奏事业中。一是为了圆自己的音乐梦,其次是通过一些演出经历后更加确信自己想要通过马头琴,让日本人更加了解中国民族艺术文化,了解马头琴。

■在日本音乐界扎根开花

在日本,有一档家喻户晓的谈话性专访节目叫做“彻子的房间”。由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女士主持。时长30分钟,每周一至周五的午后1点开始在朝日电视台播出,至今已有47年的历史了。

title

赛音吉雅做客“彻子的房间”,右为黑柳彻子女士

在2010年的2月2日至4月11日,江户东京与内蒙古博物馆联合举办了 “成吉思汗与蒙古的至宝展”。赛音吉雅作为此展会的宣传大使,以嘉宾的身份应邀做客“彻子的房间”。在这个国民节目中,赛音吉雅一展马头琴的风采,并演奏了发表于09年自己作曲的一首《恋情》。足实让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阵“马头琴热”的旋风。赛音吉雅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说道:“比起众多的赞美与喝彩,更多的是对于自己能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些许的贡献而激动。”

title

“成吉思汗与蒙古的至宝展”海报(照片:江户东京博物馆官网)

“彻子的房间”播出之后,赛音吉雅的名字逐渐被日本人熟知,更多的日本人也开始去试着了解马头琴。2013年开始,为了弘扬名族艺术文化及民族音乐的,赛音吉雅接受了箱根玻璃美术馆的邀请定期在此演出并得到了日本国内外游客的赞赏。

title

赛音吉雅在箱根玻璃美术馆

■涉猎多个领域

为了更加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并能为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赛音吉雅在2021年自导自拍了一部电影,名为《草加仙贝》(日语:草加せんべい)。对此,赛音吉雅也跟笔者分享了一些制作这部电影的契机与趣事。

title

电影海报。四月份起将在日本、中国、蒙古、德国等多个国家上映

草加是位于日本埼玉县东南部的一个地名,草加仙贝则是这里的特产。日本人日常生活里就很喜欢吃仙贝,咸的甜的咖喱味的应有尽有,各个地域也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和特征。据史料记载草加仙贝起源于江户时期,作为“米乡”的草加,很多老百姓为了保存剩余的谷米将大米做成团子状,将其风干后进行保存。在早期,只是盐与米制成的咸味仙贝,到了幕府末期,人们在烤制的仙贝上涂抹上酱油,此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title

草加仙贝(照片:池田屋官网)

赛音吉雅说自己来了日本之后很喜欢吃仙贝,记住的第一个日语单词也是仙贝,因为仙贝的日语发音(注:せんべい)与蒙语当中“你好”的发音相似。

缘分使然,每年一月份在草加举办的“赛音吉雅新春音乐会”上,每次总会有观众送给他草加仙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赛音吉雅认识了草加仙贝老字号“池田屋”的店长。经了解后得知这家老字号有着长达150年的历史,一辈接一辈地背负着日本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到了现如今已是第六代传人了。

赛音吉雅告诉笔者,他深入了解池田屋之后,觉得这与自己秉持的文化传承的理念不谋而合。纵然方式不同,但实质是大同小异的。仙贝店是用代代相承来延续地方文化传统,而自己也是一直在为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尽绵薄之力。

■从演奏家到教育工作者

音乐之路似乎很眷顾赛音吉雅,正如他名字那般美好。

然而他不骄不躁一直用实际行动充实着自己的音乐生涯。在2018年,只身前往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继续深造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并在东京富士大学就任了讲师的职位(2022年4月份起为副教授)。

当笔者在采访中问道:“是什么推动你从现役演奏者转型为教育者呢?”

赛音吉雅说到:“我当年作为一名留学生从草原来到日本,行动力、相信自己并不断进取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来日本已有22年了,在这里我经历过很多舞台,也感受过鲜花与掌声带给自己的那种成就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现在我的使命或者今后的方向更应该偏向于文化的传承与经验的传播。我如今执教于东京富士大学,主要讲授“活动策划专业”(日本語:イベントプロデュース学科),此专业在日本仅此一家。所以我更加地希望,为中日艺术文化交流起到桥梁作用的同时能帮助到需要我的学生,继而培育下一代”。

title

留学蒙古归来之后,赛音吉雅撰写的书籍

新冠病毒以全世界规模爆发后,众多留学生迟迟不能入境。谈到此事,赛音吉雅深表遗憾。并对留学生寄语:“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众多留学生能够顺利入境并早日开始学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一路向前”。

如果说马头琴的琴箱里装载的是民族的艺术文化与底蕴,那么也要感谢像赛音吉雅一样的“使者”,通过千丝万缕的马尾琴弦将其娓娓地传播开来。

供稿:安宁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