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稻山嘉宽

2019年04月16日 人物往来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一位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实践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日本功臣河合良一。和中国人民一起参与这场伟大的革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除了河合良一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日本人。不仅有政财界高官,还有技术类工程师,也不乏为数众多的普通建筑工人的影子。今天,为大家介绍这一特殊历史进程中,另一位代表性日本功臣——稻山嘉宽。他同样是这个群体中熠熠夺目的一员。

稻山嘉宽,生于东京银座,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是日本知名企业家,曾任新日本制铁所社长。这位日本“钢铁巨头”自1928年进入八幡制铁所后,其后60年一直从事钢铁行业的工作,从年轻时候起便活跃在公司经营的第一线。1970年任新日本制铁所社长、1973年任董事长。1980年任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1982年4月荣获一等功旭日大绥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稻山嘉宽

NHK纪录片《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的截图

历史背景中的“钢铁巨头”

这名“钢铁巨头”和中国的渊源,自然也和钢铁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钢铁行业作为国家的产业支柱,是经济腾飞的基础。而日本钢铁行业的天下,则首推新日本制铁公司。

新日本制铁公司由原日本八幡制铁所与富士制铁所合并而成,是日本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日本最大的工业企业。70年代初,该企业的钢铁年产量就已接近5000万吨,占全日本钢铁产量的2/3以上,钢铁产量仅次于美国和苏联,位列世界第三。

对比彼时的中国钢铁行业,两者可谓是天差地别。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当时的钢铁厂是过去在苏联的援助下建设的,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炼钢技术中断,中国又一味提倡自力更生,拒绝外国援助,渐渐和各国拉开了差距。当时的钢铁厂不仅产量很低,质量也无法满足需求。

改变中国钢铁行业这一历史现状,并间接改变中国其他产业现状的功臣,正是稻山嘉宽。

和中国的渊源

稻山和中国的缘分,远远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因为资源匮乏,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和煤矿。据当时被派去中国的稻山原下属回忆,稻山先生对中国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曾说:“全靠开滦煤矿,才有日本钢铁业的发展。都是托中国的福。正是进口了中国的铁矿石和煤矿,日本才能在明治时代实现现代化。”

怀揣着这样强烈的感恩心态,即使当时中日尚未建交,稻山仍努力促进中日经济交流。早在1957年,他就已经开始向中国出售钢铁。1971年,他的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协助武汉钢铁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在他们的帮助下,武汉钢铁厂很快成为中国最现代的钢铁厂。尽管许多日本雇员对于技术转移颇有微词,但稻山嘉宽坦陈,他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到中国钢铁工厂的现代化改造中。他提到,自己20世纪初在日本创办第一家工厂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武汉,因此他非常高兴能够以这种方式回报这座城市。

不仅如此,他一直以来的夙愿,就是能够和中国开展更加广泛的经济交流,能够通过一己之力,帮助中国更快地实现钢铁行业的现代化。他的这一夙愿,随着邓小平访日渐渐成为现实。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稻山嘉宽

NHK纪录片《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截图:邓小平在新日铁工厂视察

夙愿成真,却坎坷重重

稻山嘉宽是邓小平在日本主要的商业接待者。邓小平访日期间,稻山嘉宽陪同邓小平参观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君津钢铁厂。这家钢铁厂的产量相当于当时中国所有钢铁企业产量的一半。看到流水铸造生产线以及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的技术后,邓小平深感中日差距巨大,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迫切性。他认为,君津钢铁厂就是中国第一个现代钢铁企业的模板,希望日本帮助中国建设一个一模一样的现代化钢铁厂,帮助中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稻山先生曾经统率八幡钢铁公司以及后来的新日铁,引进各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取各家之长与日本本土的管理文化相结合,从而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道,最终促进了日本钢铁业的腾飞。基于他在日本乃至世界钢铁行业地位,对中国进行炼钢技术援助的日本企业家,非他莫属。

于是,稻山先生根据当时中国政府的提议和要求,带领上千所日本公司参与了一个庞大的工程——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钢铁厂“宝山钢铁总厂”的建设。宝钢工程是改革开放中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大工程之一。当时可以说是寄托了重整中国凋敝经济的巨大期待。

工程开工后,数百名日本人被派遣到宝钢总厂,和5万中国人和并肩工作。稻山嘱咐驻华的日本员工:“要以建设自家钢厂一样的态度,全厂上下同心协力帮助中国。”就这样,宝钢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功臣稻山嘉宽

NHK纪录片《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截图

然而,干劲满满的日本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万万没有想到,1981年,他们接到一则突如其来的“所有工程建设终止”的通知。这一突发状况震惊了中日两国的项目参与者。大家都不明白中国政府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停工理由为何。许多人非常着急,时间一长便开始产生了动摇和放弃的念头。

中日之间不屈不挠的粘合剂

此时,稻山会长安慰大家说“两国各有各的难言之隐,必须寻找相互靠拢的妥协点,设法推进下去……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未来,绝对不能坐视不管。”后来,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的停工也是情非得已,当时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耗资巨大的宝钢便引起许多民众的不满。于是,稻山先生便决心做中日之间的粘合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双方即将破裂的合作,再次重整起来。日方也派人来到中国劝说,明确向中国政府表示将提供帮助,双方一起商讨对策,将工程继续推进。

“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只想要完成工作,无论如何也要尽一切努力,费心还有忍耐,尽力完成工作。绝对不能让世世代代的中日关系受到伤害。”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日本方面积极向中国提供帮助并建言献策,鼓励中国寻求各种途径的国际支持。除了日本政府之外,从日本民间的金融机关就融资了3000亿日元用于支持宝山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通过交流会,中日双方共同想办法解决现实问题。在双方不懈努力下,宝山钢铁项目顺利复工。1985年,宝山钢铁顺利完工,1990年整个项目完全结束。

原计划二年半的工程,最后花了八年时间完工,期间的坎坷曲折和酸甜苦辣,恐怕只有参与过的人才能明白。当所有设备再次顺利运转、项目终于重见天日时,当项目历经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完工时,稻山和所有项目参与者都无比激动。项目建成后,稻山先生感慨万千,在大会中发表感言:“只有参与过宝钢的人才懂,参与到宝钢建设是我这辈子的骄傲……能走到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通过日中友好的想法一个一个克服解决了。才迎来了今天,我们能够一起分享这份共同的喜悦。”

稻山的下属曾说,“没有稻山先生,就不会有这个大工程。”的确,稻山先生对于宝钢项目的诞生和完成,都功不可没。他是中日之间不屈不挠的粘合剂,也是两国之间友好的桥梁,他的功绩,值得后人称道。

撰稿 中日双语杂志 《聴く中国語
编辑修改 JST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