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以灾害支援为前提促进交流!——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2021年12月29日 科技交流

《日本沉没》这个听起来令人不安的话题是最近播出的日本电视剧的名字。

原著由小松左京1973年出版,之后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等,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日本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设定的:日本因地壳变动而沉没,失去国土的日本人需要移民到世界各国,最主要的移民国家是中国。

其中一集讲述的是日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权衡,最终中国政府答应了日本的要求。针对移民到中国的日本人想建设日本城的计划,中国的前国家主席询问“是否可以成为中国公民?”,尽管得到的回答是“无法马上成为(中国公民)”,但中国政府依然同意了这个移民计划。

电视剧中前国家主席回顾了日本在1970年代~1980年代的决策和行动,表示:“日本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恩于中国。”

虽然最终北海道和九州躲过了沉没之灾,但这部电视剧引起了每天都担心地震并时刻为之做准备的日本人的共鸣。

日本是一个岛国。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位于欧亚大陆板块边缘的日本下方俯冲,发生的应变会引起地震,日本人大都知道这种板块构造理论。

title

板块构造引起地震的机制

地震是应变被释放时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贴合面剥离并向上弹跳而引起的,但现代科学还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地震。

《日本沉没》出版3年后(1976年),东京大学的石桥克彦博士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指出了“震源深入到骏河湾深处的巨大地震(东海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次年(1977年),在相关法律出台之前,日本地震预知联络会先成立了“东海地区判定会”,第二年(1978年)年底出台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

施行这项法律的前提是,在建立观测系统的情况下,可以预测东海地震。

石桥学说仅仅提出两年零几个月后就出台了法律,可以看出日本国民有多恐惧地震,这种不同寻常的速度被认为受到了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所形成的舆论的影响。

颁布仅针对东海地区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后,日本经历了都市直下型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和引起海啸的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除此之外,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局部地震,造成多人死亡。

当时颁布的《大规模地震对策措施法》要求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建造海啸防潮堤、预测到可能发生地震时限制行动做好准备等,是以地震“可以预测”为前提的。但阪神淡路大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都不在东海地震的预计范围内,而且是没有任何征兆的突发型地震。因此,政府决定设想无法预测的“突发型”地震采取对策。

title

在建设之中的海啸防潮堤(右侧为旧堤)

另外日本还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海啸教训,决定把“设想可能发生的最大海啸”建造保护生命的避难塔和防潮堤,以及通过搬迁的方式保护财产加入了地震海啸对策中,不仅是东海地震区,还将在几乎包括整个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南海和东南海在内)在内的地区强化海啸对策。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的3月11日14时46分,牧之原市议会正在举行有市长出席的会议。会场突然剧烈摇晃起来,宛若身在船上。虽然晃动剧烈,但经判断牧之原市并不是震源,于是暂停会议开始观看电视上的报道。

几十分钟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啸开始袭击东北海岸。

位于三陆海域的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偏东130公里处附近,发生了震源深度约为24公里的里氏(M)9.0级地震,这是日本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大等级的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信息,这次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的全球第四强震。包括失踪人员在内,地震和海啸大约夺走了2万人的生命,总共造成16.9万亿日元(内阁府估算)的损失。

之后,日本全国再次开始假设突发最大等级的地震和海啸时的应对措施。

笔者所生活的拥有15公里海岸线的牧之原市设想了发生最大烈度为7、最高海啸高度为14米(以前设想为6米)、被淹面积为10.8平方公里时的情况,预计会造成14000人死亡,其中13000人死于海啸。

远远超过东海地震的海啸高度和受灾规模预测令人惊讶,为避免再次遭遇东日本大地震那样的严重灾害,保护市民不被海啸夺走生命、采取对策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成为最重要课题。

因此,身为市长的笔者立即着手实施海啸对策。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重视的是让“当地居民自己思考、自己规划、自己制定计划,并反复进行避难训练!”。

如果建造海啸避难塔,今后准备在这里安家的人可能会搬到海啸无法到达的其他地方。建成避难塔后觉得安心的人年龄大了之后,腿脚不方便时就会担心“到时候没人带自己去避难塔”。不知不觉被疏远的避难塔周边区域将变得萧条。考虑到这样的未来,当地居民决定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建造防灾设施。

当地居民举行了数十次现场调研会,思考了自己能接受的避难设施的形式。

部分地区没有建造避难塔,而是建设了平时也可以使用的避难楼,防灾公园建成了随时都可以玩耍的公园,还修建避难道路,并在高处建了休息设施。通过这些努力,平时就可以熟悉避难设施,顺便还进行了避难训练,发生紧急情况时,随时可以避难。

title

人造山避难公园

title

在市内9个地方建造的海啸避难塔

就这样,熟悉本地情况的居民自己担任主角创造了拯救自己生命的环境。

地震和海啸会造成重大灾害。但也不能光因为这些就“不生活在海边、河边或山脚下”。自古以来,海边、河边和山脚下的农业、渔业、林业以及经济和交流都是非常发达的。

我认为,不因为害怕而逃避,而是正确地害怕,并认真地采取科学对策,继续在那里生活下去非常重要。

title

在市内20个地方修建的避难地避难路

虽然《日本沉没》完全是虚构的故事,但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像因为全球变暖而面临被淹危险的基里巴斯共和国那样向邻国寻求移民庇护的情况。

在东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电站事故中,日本也产生了万一不行就“到邻国避难”的想法。灾后重建得到了以中国为首的邻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援,真的非常感谢。

希望危难之际与邻国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可以永世长存。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静冈县与浙江省结好40周年。虽然两国政府的关系略显尴尬,但希望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和民间交流能克服疫情重新启动。

title

平时将避难塔作为商工会馆使用

文:西原茂树,MIJBC理事长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