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环境问题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1年11月05日

以四大公害病(水俣病、四日市哮喘、骨痛病、新泻水俣病)为契机,日本在战后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1970年的公害国会上通过了14项法律,1971年设置了环境厅(现环境省)统一管理公害行政。在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努力下,伴随急剧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公害渐渐得到控制。之后的石油冲击造成的能源价格攀升,促进了日本企业开发技术并展开设备投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节能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批量生产和大量消费型的经济系统导致普通家庭排出大量垃圾,生活排水以及追求舒适生活的结果,造成民生及运输部门能源消费增大,问题不断深刻。环境问题以至于臭氧层遭受破坏及地球变暖等,发展到了地球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工厂地带以及沿干线道路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通过工厂安装脱硫装置,今天几乎再没有超过环境标准的现象。主要城市里,排气限制较晚的柴油车曾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但根据法律限制,对超过一定年数的车实施了增加汽车税等措施。

另一方面,从中国等地乘偏西风飘到日本的污染物质引起酸性雨以及光化学雾等,特别在日本海一侧能够观测得到。国立环境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在日本观测到的SOx当中49%起源于中国,接下来源于日本产业活动的占21%,三宅岛、樱岛等火山活动占13%,来自朝鲜半岛的占12%。另外,近年来,杉树花粉造成的花粉症被作为花粉公害让4分之1的日本人非常痛苦。主要原因是农林水产省奖励栽种杉树及檀树等成长率高,作为建筑材料价值高的树木,展开的大规模植树造林事业。经过高度经济成长,林业衰退,大量种植的杉树停止采伐或间伐,也成为花粉症患者增加的原因。杉树花粉症患者最多的是日本等亚洲的一部分,中国的一部分柳杉花粉症也被看作是与日本的杉树花粉症近缘或相同。

废弃垃圾问题

产业废弃垃圾由于对最终处分地点的限制和处分成本上升,引起非法抛弃,造成环境污染成为问题。最近为了实现循环型社会,开展了引进了生产者责任制措施。2001年4月起实施家电的回收利用法,规定厂家有义务回收处理电冰箱、洗衣机、电视和空调;销售店有义务从消费者手里回收并交给厂家;消费者则有义务缴纳处理费。以此期待厂家方面有动力包括自己公司商品的回收处理在内,开发可廉价处理的产品。

地球变暖

日本在20世纪的100年间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1度。国立环境研究所等归纳的地球变暖对日本的影响中指出①暴雨增加造成的洪水灾害金额到2030年每年将达到1万亿日元;②适合农作物生产地区北上,收获量发生变化;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沙丘及落潮海岸的消失造成数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损失⑤气温上升造成热疲劳死亡风险增大、大气污染以及对感染症分布的影响。

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先进国的温室效应气体从2008年到2012年消减数值目标。日本的目标为与1990年相比削减6%。但是,2007年度的国内排量增加到了相对于基准年的9.0%。比日本的削减目标更高的EU正在努力地控制排放,而日本政府却在保证期间未能实施有效的对策。虽然工厂等呈现出排放量减少倾向,但运输和一般事务(各公司)以及民生部门却明显增加。只是2009年的总排放量因雷曼冲击经济低迷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减少,为12亿900万吨比1990年减少了4.1%。

2009年9月,当时的鸠山由纪夫首相在联合国气候变动峰会上表示,在2020年以前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减少25%。可是,这一过多的减排量受到产业界的质疑。此外,2011年3月东北关东大地震造成的核电站事故,使得官民一致作为清洁能源推行的核能政策遭受挫折,是否能达成减排目标,顿时坠入云雾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