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根大学和宁夏大学研究交流史及国际共同研究所

未分类  2012年01月22日  

前言

中国西部,是指出现恶性循环的荒漠化及表土流失等严峻生态问题以及贫困农村等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相关对策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会对将来的地球环境问题和粮食危机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所便设置在这个西部。

近年来,日本有很多大学进驻中国,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几乎没有。本研究所是其间唯一设置在西部中心地区的研究所,可以接触西部的日常变化,并具备了能够详细观察西部的有利条件。

本文总结了以两校(岛根大学和宁夏大学)研究人员为中心的研究交流史,以及本研究所的设立过程。最后提出今后课题,以便使研究所在今后取得进一步发展。

 1. 研究交流史

 (1) 交流的经过

 

如果将两校研究交流史以日方为中心、从研究经费(外部资金、校内资金)出发、并按照时间顺序予以整理,则如下所示:

 1987年3月:岛根大学农学部(现生物资源科学部)教授北川泉、副教授井口隆史为指导回族中国留学生胡霞的硕士论文,一同前往宁夏银川市及南部山区进行实地调查。这成为继续研究交流的出发点。

1989~1990年: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国际学术调查)“关于开发中国低开发地区的研究——开发黄土高原地区的第一产业”(研究代表:北川泉、研究组成员:日方4名、中方7名)

1997~1998年: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国际学术研究)“环日本海各国的人口过少问题之比较调查——以韩国、中国、日本为中心” (研究代表:北川泉、研究组成员:7名、国外共同研究人员:2名)

2000~2003年: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项目《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促进农村发展项目》“中国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研究代表:陈育宁(宁夏大学)、协助研究人员:中方3名、日方4名)

2003~2005年:日本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基础研究(B2))“改变地区差别与环境改善的地区优化管理” (研究代表:保母武彦、研究组成员:日方,井口隆室、中林吉幸、伊藤胜久、关耕平等、国外共同研究人员:陈育宁、高桂英、·张前进、胡霞、秦均平)

2005年    :岛根大学萌芽研究(大学内部资金)“关于东亚条件不利地区克服农村贫困问题及环境对策”(研究代表:藤原勉)

2005~2007年:岛根大学特定研究·中国宁夏项目(大学内部资金)(研究代表:广岛清志)

2008年    :岛根大学特定研究·中国宁夏项目(大学内部资金)(研究代表:关耕平)

2008~2010年:日本学术振兴会、亚洲和非洲学术基础形成事业“关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的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据点机构:岛根大学·宁夏大学)

 (2) 交流的发展与成果

回顾上述交流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发展阶段)。

  1期:1987~1996年度 〔受限定的研究交流、不充分的共同研究〕

 

以生物资源科学部特定领域少数研究人员的研究交流为中心,研究内容也被限定在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林畜产业”为中心的研究内。此外,中日双方研究人员仍停留在按照各自兴趣分别研究的阶段,并称不上充分的共同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经费的筹集被限定在1990年前后的两年之内。

该时期的成果如下所示:

·1990年11月:参加・演讲岛根县举办的《环日本海研讨会》(中方5名、日方5名)(于松江市)

·1995年7月:发行《关于开发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论文集》(地区开发政策中日国际共同研究组)

 2期:1997~1999年度 〔参加研究人员的增加、研究交流的扩大〕

 

在参加的研究人员增多的同时,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大。岛根大学参加的院系,在生物资源科学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法系和教育系,共3个系。

该时期的研究对象由第1期的宁夏南部山区扩大至中日韩三国人口过少问题的比较调查。这使得横跨三国的国际共同研究成为可能,但与中韩两国研究人员进行的共同调查研究尚处初步阶段。

此外,1997年,岛根大学和宁夏大学签订了大学间的交流协定,将以往10年时断时续的学术交流发展为恒久性而又多方面的交流。

该时期的成果如下所示:

·1999年3月 :举办国际研讨会“环日本海中山间地区问题的国际比较—关于中山间地区对策的新思考”(于岛根大学)

·1999年3月 :发行研究成果报告书《环日本海各国的人口过少问题之比较调查——以韩国·中国·日本为中心》

 3期:2000~2005年度 〔研究交流的充实、宁夏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成立〕

 

这个时期,是相关研究人员的努力开始结出硕果的时期。研究交流开始频繁起来,共同研究也逐渐进入轨道。

其契机源自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项目的退耕还林政策 (2)。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同时实现宁夏南部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及建设,成为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具体措施而言,中方组织了以宁夏大学书记陈育宁为研究代表人的研究项目,即“中国宁夏南部山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证研究”(2000年度~2003年度),并邀请岛根大学的研究小组加入其中,将其作为共同研究项目予以推进。接受邀请后,岛根大学派出4人参加。直至此时,实质上的国际共同研究体制才得以建立。

    照片1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表土流失地

在该研究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自2003年起,获得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经费补助,并于2005年开始接受校内研究经费补助。在这些补助措施及其他原因的影响下,医学系及生物资源科学系的自然科学系的究人员也加入进来(岛根大学与岛根医科大学合并,增加了医学系,所以由原先的4个系增至5个系)。

另一方面,2003年末新设了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并于2005年秋通过JBIC(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元借款事业(中国内陆地区人才培养事业)建成新的研究楼 (3),奠定了推进两校间共同研究等的基础。

该时期的成果如下所示:

·2004年7月 :发行由陈育宁主编的《绿色之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研究》(中方)

·2005年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1号No.124)刊登了岛根大学研究人员的3篇论文(中文)

·2005年12月: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落成纪念仪式·国际研讨会“关于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环境状况的思考”(与松江市)

·2006年3月 :发行由东亚“条件不利”地区研究会编著的《东亚地区农村的发展与环境》,

    照片2、3 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和研究所所牌

 4期:2006~2007年度 〔当地研究员的派驻和研究经费的确保(校内资金)及国际共同研究所活动的开始〕

 

在该时期内,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活动正式启动,当地的共同研究支援机制也基本形成。2006年6月,岛根大学派出2名当地研究员(1名所长兼研究员、1名研究员),与宁夏大学5名研究员一起,开始了国际共同研究所的事业。

该时期的成果如下所示:

·2007年10月:举办宁夏大学·岛根大学学术交流2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宁夏农业发展问题”(于中国·宁夏大学)

·2007年10月:发行由陈育宁·保母武彦主编的《20年学术交往—中国宁夏大学与日本岛根大学的合作交流》,(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 :发行由保母武彦·陈育宁编著的《克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与环境再生—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报告》(花传社)

发行由保母武彦·陈育宁编著的《岛根·宁夏学术交流20年》(岛根大学、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

5期:2008年度~ 〔当地共同研究支援体制的确立、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

研究所努力收集与与宁夏南部山区的开发和环境相关的信息,并将其翻译为日语之后,便能开始合作,其调查研究支援功能被进一步加强。参加研究交流和共同研究的研究人员得以增加,中日许多研究人员逐渐通过研究所实现相互交流。此外,研究所几乎成了到宁夏访问的日本研究人员的必到之处。其知名度不断提高。

而且,现在研究所已经着手构建与中国西部的大学、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网络,开始担负起对中国西部环境和开发的研究而言不可或缺的职责。

此外,研究所于2008年被“亚非学术基础形成事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纳入旗下,在推进共同研究的同时,开始有组织地培养年轻研究人员。可以说,自开展学术交流之日起,历经21载,终于确立了正规的、持久的研究交流体制。

该时期第一年的成果如下所示:

2008年12月5日至7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亚非学术基础形成事业”召开了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先天不足的地区进行振兴和生活改善―农林牧业的技术革新・新的农村运营・地区医疗和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此期间,公布并讨论了两校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成果,宁夏大学及宁夏医科大学两名年轻研究人员在岛根大学的研修成果;基于主题报告(1份)公布了17份单项报告(日方10份、中方7份),并针对每份报告进行答疑;进行了综合讨论和总结(研讨会的讲评和对年轻研究人员培养事业的建议)。

作为一次新的尝试,在学术研讨会前,我们花时三天,共同调查了在日本中国地区的中山间地区处富有特色的地区振兴实例。这对中日双方,尤其是中方研究人员而言,能够对共同面临的地区振兴问题形成具体印象,此外还听取了成果公布,进行了相关讨论,有效地加深了理解。

 2. 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成立和后续

在岛根大学和宁夏大学的长年研究交流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成立。

2003年是首项实质性共同研究项目,即陈育宁项目(已述)的最后一个年度。同时,该时期也是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日本JBIC的日元借款事业“(中国)内陆地区人才培养事业”之时。而且,其间还提出了设立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构想。该构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除了岛根大学和宁夏研究人员之间的研究交流已经具有长久实绩,还因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岛根县已经于1993年签订友好县区协定,即通过互相接纳研究生和技术交流员来促进相互交流。除此之外,“中日友好国际合作岛根县民交流团”自1998年起每年访问宁夏,通过栽种友好林、接纳宁夏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赴日研修等,加深了各个层面的交流。此外,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内陆地区人才培养事业”的推进,岛根大学和岛根县立大学开始进行合作。

国际共同研究所既是以两校的共同研究为中心而设立的,也是国际协力银行的“内陆地区人才培养事业”作为宁夏大学设施建设的一环而构想出的。因此,在进行设施建设的同时,还接纳享用日元借款的宁夏大学和宁夏医学院(2008年10月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派驻的赴日研究人员和研修生,日方则由岛根大学、岛根县立大学等予以全力支援。

国际共同研究所的相关事实经过可以简单归纳为:2004年3月于宁夏大学举行签字仪式(4),在宁夏大学现有设施内开设临时的研究所;2005年9月建成新的研究所;日方两名当地研究员于2006年6月赴任,直至今日。

此外,关于国际共同研究所当前的研究方向,两校在《框架协议书》中指出以下3点:

①条件不利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重点研究宁夏南部山区)。

②条件不利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重点研究地区的特性及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

③条件不利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研究生态保护及生态管理的制度及其应用)。

2006年5月,在中国财政部和JBIC等举办的“日元借款人才培养事业研讨会”(大连市)上,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成立被作为先进事例予以通报。在该会议上报告的先进事例仅有本研究所一例,其瞩目程度可见一斑。

就本研究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具体贡献而言,2006年度实施的“有效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整备事业的中日大学·自治体间合作(岛根大学·岛根县)”便是一例。该事业实施的地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及石嘴山市,通过建设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及再生水管道设施等,稳定安全地供给水源并消减水质污浊物质的排放量,从而帮助改善两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岛根大学与评估团同行,对再生水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此外在2008年,在研究所的协助下,岛根大学接纳了该事业相关人员的访日研修,这些人员在岛根县和福冈市等的协助下继续在日的研修。

 3. 今后的课题

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基于两校的交流实绩,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及生态保护·建设等实施了调查研究。其主要成果正如前文所示。

日方若致力于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则课题为:充分发挥本研究所优势布局条件的综合性战略措施。

即需实现以下几点:

①扩充本研究所的研究规模(配置专任教员和专任研究员),推进学术网络的构建

②加强当地运营委员会及两校间的合作,以便实质性地推进本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③将本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还原于中日两国及其地区,并出版图书

④确保本研究所稳定的经济基础

⑤探讨以本研究所为基轴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两校协商后进行完善

换言之,通过构建与诸多研究中日两国西北地区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网络,来推进共同研究,并促进学术、文化、人才的进一步交流,培养人才,传达当地信息及研究信息,向地区还原研究成果,推进图书的出版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追求本研究所的研究及地区中的作用的实质化,并通过广泛传达其成果信息,明确本研究所在中日两国的地位,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完善组织体制以使研究所更为牢固,并确保其稳定的经济基础。

  照片4、5 可以看出退耕还林事业成果的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风景

  结语

以上针对横跨约22年的中日两校研究交流史及其实绩中产生的国际共同研究所,介绍了其设立过程、设立目的及其作用,并介绍了研究成果和今后的课题。

从研究交流的历史中可以明确看出,第1期至第2期的10多年间,研究交流的进展非常缓慢。可以说,进入第3期21世纪00年代之后,研究交流才进入轨道,共同研究的局面才真正形成。尤其是新研究所大楼的建成、岛根大学派驻当地研究员之后的数年之间,共同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其根本支柱是来自校内外的资金,尤其是岛根大学的校内资金发挥了重大作用。只要考虑一下谈不上充裕的地方国立大学财政状况,便会发现,要在今后取得进一步发展,通过获取外部资金等方式奠定经济基础是必不可缺的。而且,如果要进一步落实今后的发展,则需要踏实积累那些发挥研究所布局优势的共同研究成果,并以其实绩在中日两国提高知名度。

 

 

注:

(1) 关于岛根大学和宁夏大学两校运营的国际共同研究所的名称,在两校的正式文书中,用中文名称为“宁夏大学·岛根大学国际联合研究所”,日文名称为“宁夏大学·岛根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来表示。但是,两校是以平等地位运营国际共同研究所的,所以在岛根大学内,通常称为“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

人员的构成反映了双方地位的平等。顾问、所长、副所长皆由两校各派一名,这已被明确规定。就研究所的运营而言,在当地的研究所设有运营委员会,视情形召开。关于运营委员会的构成,则由双方所长、中方副所长、日方研究员组成,共4人。研究所的日常运营预算为10万元,两校各负担一半,用于共同研究所的日常业务(摘自《框架协议书》)。

(2) 退耕还林政策,是指将陡坡地的农地原样恢复到其开发之前的林地或草地形态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对这种比起所产粮食带来的收益,农地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更大的状态予以改变的政策。该项政策对每户相关农家进行减收补偿(粮食和收入的补助),并提供种苗费。

此外,关于宁夏的“退耕还林”项目,JST北京事务所快报(2008年9月18日FileNo.08-008)有所介绍。敬请参考。

(3) 宁夏银川市的宁夏大学A区地区内,有座高达三层(部分为4层)、总建筑面积为2,794㎡的研究楼。

(4) 签字之际,两校相互递交了《关于设置国际共同研究所的基本协议书》。此外又于2006年3月相互递交了《框架协议书》,岛根大学基于该项协议制定了《管理规则》。

 

井口隆史

简介

生于1943年3月

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所 研究员(日方所长)

1969年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研究科硕士(林业学专业)、农学博士(京都大学)

著作:《农林业生产力论》(安达生恒编著)(合著)御茶水书房、1979

《人口过少山村的再生》(永田惠十郎·岩谷三四郎编)(合著)御茶水书房、1989

《中山间地区经营论》(北川泉编著)(合著)御茶水书房、1995

相关阅读

分享

关于作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