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保障新干线安全的秘密(4)

2012年03月19日 汽车与运输

软硬件结合的总指挥系统

为了安全运行,日常的车辆检查与架线、轨道修复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车辆的检查,除了JR各公司独自实施的安全排查外,国土交通省有义务进行法定排查。法定排查包括以下3类:行车30日或行程在3万公里以内需要进行“状态机能检查”;行车1年6个月或行程在60万公里以内需要进行“重点检查”;行车3年或行程在120万公里以内需要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包括对列车底架的分解、车轮、发动机、刹车等部分的检查和修缮,并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全面检查”是把所有的机器尽可能地分解进行检查。一次认真地检查大约耗时半个月。

这样的车辆检查效果很明显,据说新干线的故障率是“100列列车在行驶到1万公里时,故障发生的概率是0.01件。”打个比方说,1列由16节车厢编成的列车,行车约6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60圈,才可能出现一件故障的概率。

架线、轨道、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保安装置的维护、保养,首先是用专用检查车辆确认是否有异常。东海道山阳新干线的检查专用车绰号叫“黄大夫”,即新干线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东北新干线等JR东日本管辖的线路使用的检查专用车是“East i” 即电气轨道综合试验车,检查车以接近新干线白天的行车速度行驶,确认是否有轨道变形、架线磨损、电信系统异常等情况。为了进行线路的维护、保养,深夜就有必要把线路预留出来。

比如架线的磨耗和轨道的变形,要边照激光边确认。架线的磨耗甚至以0.01毫米的单位进行测量,通过收集这些数据,东海道新干线计算出导电弓架每导电1万次平均会磨耗0.035毫米。“黄大夫”搭建了可以观测架线情况的观测顶,列车前端还安装了监视前方的摄像头。

检修轨道、电源、信号等使用的“黄色大夫”。

文/松原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