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婆罗洲岛的“长鼻猴”成年雄性个体,以独特的硕大鼻子著称。大阪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它们鼻子的大小造就了声音的个性。这一点或许与人类通过声音辨别彼此相似,不同的声音有助于长鼻猴在群体中识别个体。据称,不同的声音或许支撑着长鼻猴复杂的社会结构。
长鼻猴。雄性的鼻子会随着成长逐渐变大(供图:京都大学教授松田一希)
雄性长鼻猴的鼻子会随着成长逐渐变大,声音也随之变低沉。这与比小提琴体积更大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奏出的声音更低沉的情形相似。较低沉的声音被认为具有彰显体型优势、吸引雌性的作用。此前已知长鼻猴的鼻子越大,声音越低沉,但对于鼻子会对声音产生何种声学影响,具体细节并不明确。
为此,研究团队以动物园标本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为基础,在计算机上构建了鼻子的立体模型,并通过利用该模型进行模拟以及基于复制品的声学实验,发现了声音成分得到增强的4个频率带。此外,模拟显示成年雄性之间鼻子大小不同时,4个频率带中仅有特定的一个存在差异。研究认为,这种差异塑造了声音的个性。该结果与 “频率带整体都会不同”的预想相悖。
尽管仅凭此次结果尚无法定论,但长鼻猴或许能依据声音,不仅能识别成年雄性的体型大小,还能识别个体本身。长鼻猴以1只雄性与多只雌性群体生活,雌雄双方均有可能迁移至其他群体。此外,还存在由多个单位群体聚集形成的更高层级群体,具有多层级且复杂的社会结构。在此背景下,若能通过声音识别对方身份,似乎不仅有助于雄性之间规避冲突,也有助于雌性及幼崽在群体内采取恰当行动。该成果向揭开长鼻猴硕大鼻子的秘密迈进了一步。
研究团队成员、大阪大学研究生院人类科学研究科的西村刚教授(生物人类学)表示:“这一成果的取得,正是因为我们不仅开展了观察,还进行了模拟与实验。长鼻猴或许不仅能判断‘声音低沉的是体型较大的家伙’,还能通过识别‘这是那家伙的声音’,更高效地采取行动。至于它们是否实际通过声音识别个体,仍需进一步验证。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会相互识别个体并采取行动。或许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深,会发生类似声音个性得到被强化的进化。身体功能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颇具探究价值。”
雄性长鼻猴的头部CT图像(供图:京都大学教授松田一希)
研究团队除大阪大学外,还包括立命馆大学、京都大学、日本大学、横滨市繁殖中心、横滨动物园ZOORASIA(横滨市)。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涵盖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英国皇家学会期刊《Interface》的8月13日刊上,大阪大学等于8月25日公布了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事业的资助。另据悉,在日本国内仅有ZOORASIA(横滨市动物园)饲养长鼻猴。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论文:Individual vocal identity is enhanced by the enlarged external nose in male proboscis monkeys (Nasalis larvatus)
DOI: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if.2025.0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