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无可奈何花落去……奈良先端大学等阐明“樱花为何凋落”的生物机制

2024年04月22日 生物医药

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 しづ心なく花の散るらむ(阳光和煦春日里,何奈樱花早飘零)。

这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和歌诗人纪友则(Kino Tomonori)所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古今和歌集》中,作为《小仓百人一首》也广为流传。意思是“在阳光和煦的春日里,为何樱花急匆匆地凋零了呢?”。答案终于在令和时代(日本年号、2019年起)揭晓了,这是“因为自噬(autophagy)的作用”。自噬是细胞自身分解细胞内废弃物的一种机制,被日本科学家发现后由于获得诺贝尔奖而广为人所知。此次,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等阐明,自噬还掌握着花朵凋谢的机理。

title

樱花“无情”地凋谢,浮满水面。2005年4月,笔者摄于东京千鸟渊

细胞的重要维护功能

自噬是将细胞内老化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分解(自噬作用)后再利用的机制。它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通过净化细胞内部和制造氨基酸等必要的分子来维持细胞的活力。这是动植物为了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细胞新陈代谢功能之一。自噬作用让废弃物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被分解,而是会被细胞主动分解。在希腊语中,“Auto”是自己,“Phagy”是吃的意思。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于1988年成功观察到酵母的自噬现象,1993年发现了14种相关基因,并于2016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动物的自噬过程中,细胞内会形成由双层膜构成的“自噬体”囊泡,并吞入老化的蛋白质等。“自噬体”囊泡与含有酶的“溶酶体”细胞器融合后,分解“自噬体”囊泡中的物质。自噬机制可以抑制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在发育、分化、老化和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植物中,自噬体与储存水分、营养素和废弃物等的“液泡”融合,分解自噬体中的物质。

自噬对植物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它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在不断构建植物本身。研究发现,控制自噬的基因在谷类和花卉(花卉=开花植物)植物中非常常见。另外还观察到,在花瓣老化的过程中,细胞器等被液泡吸收并部分分解。因此,一直以来花朵凋谢也被认为是自噬作用的结果,但这一观点此前一直未被阐明。

关于开花的研究有很多,现在是时候进行实验了

因此,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科副教授山口畅俊(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实验中常用的模型植物拟南芥进行了研究。山口先生表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樱花会凋谢呢?我之所以开始研究,就是因为想搞清楚其中的基本原理”。“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的想法成就了先端研究的动机。关于开花的研究有很多,但对开花之后的现象却很少有人研究。

title

与正常的拟南芥(左)相比,不能产生茉莉酸的变异拟南芥的花朵凋谢更慢,花期更长(供图: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是植物荷尔蒙之一的“茉莉酸”。这是一种有趣的物质,当叶子被昆虫吃掉时,植物会合成这种昆虫不喜欢的物质,并传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从而减少危害的蔓延。这在高中生物的教科书上也有说明。“茉莉酸”还具有促进衰老的功能,而无法产生茉莉酸的变异植物的花朵凋谢较慢,因此茉莉酸被认为是凋谢的关键。

对普通的拟南芥进行调查后发现,在花瓣即将凋谢之际,除了茉莉酸之外,花瓣基部还积存着能氧化和损伤物质的“老化物质”活性氧。另一方面,在无法产生茉莉酸的变异拟南芥中,不仅花瓣基部无法积存茉莉酸,活性氧的积存也明显减少。

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瓣基部的细胞。发现在普通的拟南芥中,所有不必要的物质都在花落之前被分解,液泡中没有任何残留。而在变异拟南芥中,在液泡中发现了不需要的物质,这表明植物的新陈代谢出现了异常。由此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自噬在花朵凋谢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title

拟南芥花瓣基部的细胞。左边为通常的植株,白色液泡中没有明显的物质。右边为无法产生茉莉酸的变异植株,液泡中有圆形的不必要物质(供图: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以“茉莉酸”为触发点,基因相继发挥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调查了基因在花朵凋谢之前的作用方式,并阐明了以下过程:(1)开花时,花瓣中开始产生茉莉酸并不断积存;(2)在花瓣基部与应激反应相关的“ANAC102基因”发挥作用;(3)受此影响,控制自噬的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使花朵凋谢。

此外,在控制自噬的基因变异体中,花朵凋谢变得更慢。研究人员在花瓣基部人为地制造基因,诱导自噬,从而成功地让花朵凋谢。

研究人员对比了通常的拟南芥与茉莉酸不起作用的变异拟南芥。将与自噬相关的基因产生的蛋白质与标记为绿色的荧光蛋白(GFP)进行融合后发现,正常植株在临近凋谢期时会产生自噬体,GFP的荧光增多。之后,自噬体在凋谢之前转移到液泡中,和里面的物质一起被分解,荧光也就此消失。而变异拟南芥中,即使过了应该凋谢的时期,还能观察到荧光。这表明自噬体出现积存,也就是说没有发生自噬作用。

title

花朵的变化和与自噬体相关基因产生的蛋白质(ATG8a与GFP相融合)的关系。正常植株(野生型)在临近凋谢的时期蛋白质会增加,并在凋谢前消失。在变异体中,即使过了应该凋谢的时期还能持续观察到蛋白质(供图: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朵凋谢是由茉莉酸触发的自噬机制引发的。此次的研究团队由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理研、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爱尔兰)、日本公益财团法人Kazusa DNA研究所、名古屋大学和中部大学组成。相关成果于2月6日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等于2月8日发表。

让花店老板和顾客都高兴的研究成果

对于此次的成果,还有一个纯朴的疑问。开花是为了吸引昆虫来授粉。那么,自噬为什么又特意让花朵凋谢呢?难道不能一直让花开着吗?就这个问题我们询问山口先生,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还不太确定……但如果不放弃多余的部分,它们会不停地吸收营养。植物的自噬大概是在回收营养,并将糖分等营养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之后,花才凋谢的吧。”

title

山口先生:“阐明了谁都知道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在线采访画面)

虽然此次的研究对象是拟南芥,但可以认为很多花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凋谢的。山口先生展望研究前景时表示,“希望继续用其他植物来验证此次的结果。此外,如果我们还能证实营养物质的实际回收情况,或许就能进一步加深对花朵凋谢原因的理解”。

这项解决了自然界中疑问的成果,不仅满足了人类的求知欲,还有望对未来的农艺有所帮助。例如,如果能通过延迟自噬来延迟花朵的凋谢,那么将有利于产地较远的花商提供鲜花,顾客购买后也能长期欣赏花朵;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整农作物的收获期来提高效率。

日本人创作了许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果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欣赏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今后的赏花活动中,我们也许会一边观赏樱花,一边回想起此次的研究成果,思考自噬的作用。然而,这种思考会让读者的美酒佳肴变得更加美味还是难以下咽,笔者概不负责……

原文:草下健夫、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日语原文

【相关链接】
·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等新闻稿 用基因阐明花朵凋谢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