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专访】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间野博行所长:癌症研究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2024年03月22日 生物医药

自1980年代以来,癌症已成为日本人的第一大死因。现在约每四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但另一方面,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正在缓慢下降。针对未来的癌症研究开发预计取得的各种重大突破,本报采访了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的间野博行所长。

title

间野博行:出生于1959年,198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92年获得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东京大学教授等职务,2016年起任现职。专业领域为癌症基因组学和基因组医学等。

——如何看待癌症治疗与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到目前为止,癌症的基本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4种。除此以外,具有不同疗效机制的药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另外,许多具有新机制的药物正在研发之中,预计未来10年癌症治疗将发生巨大变化。”

“例如,研究发现,癌症中作为蛋白质设计的信使RNA(mRNA)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正常成熟。针对这些患者正在开发作用于mRNA以消除癌细胞的‘核酸药物’,其中一些已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还有一种将免疫细胞T细胞与癌细胞连接起来,使其靠近癌细胞并对其进行攻击的‘T细胞衔接器’药物。另外促进癌蛋白质分解的蛋白质分解药物也很有前景,可使药物发挥作用的分子数量将大幅增加。”

——利用增强功能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CAR-T细胞疗法”已在血癌中得到实际应用。尽管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

“目前是将基因导入从患者体内取出的T细胞中,增加数量,然后返回患者体内。如果能在不取出细胞的情况下将基因导入体内,将无需在体外进行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尽管该技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但仍然被寄予很高的期望。”

——治疗之外的研究领域如何?

“未来最大的变化是在癌症的预防上。毫无疑问,能够实时分析个人癌症发病风险的时代终将到来。而迄今为止的风险评估主要基于对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分析。”

“最近,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也存在处于癌变前阶段的细胞。如果能够了解这些细胞发展为癌症的条件,将有可能进行高精度的风险评估,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候选条件有很多种,如遗传信息、细胞内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指代基因功能开启和关闭的‘表观遗传学’等。如果可以从粪便、尿液、脸颊细胞等进行检查,检查负担将会减轻许多。”

——日本的癌症研究面临哪些课题?

“日本的研究能力很高,也有很多独创性很高的研究。但是,其成果往往并未转化成药物开发。也有研究人员不得不自己设立初创企业,并承担起将成果投入实际应用整个过程的费用。日本的风险投资金额与海外相比较小,不足以推进治疗药物的开发。”

“此外,还应该提高学术界和制药企业之间人才的流动性。如让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在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学术界的制度等。由此,企业可以获得基于最尖端研究知识的建议,学术界则可以学习企业在开发治疗药物方面的考量。”

“在海外大型制药公司,人才的流动性与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高度相关。而在日本则鲜有先例。如果研究人员在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发现很难回到学术界,研究人员就很难做出决断,但如果有促进流动性的制度,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日文:尾崎达也、《日经产业新闻》、2024/3/11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