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美国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器“灵神星”,史上首次飞向“金属世界”

2023年11月27日 海洋宇宙

日本时间10月13日深夜,人类历史上首次飞向金属小行星的美国探测器“灵神星”(Psyche)探测器由美国Space X公司的大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目的地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16Psyche”。鉴于地球中心也由铁等金属构成,所以通过本次探测,有望进一步揭开行星形成之谜。

“打开科学的百宝箱”

title

搭载灵神星探测器发射升空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 Rocket)。发射时间为日本时间10月13日深夜,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供图:NASA电视台)

灵神星探测器于10月13日11时19分,由美国Space 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携带,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约1小时2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NASA负责科学事务的Nicola Fox局长在发射后表示:“期待看到灵神星探测器打开科学的百宝箱。通过研究16Psyche小行星,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和我们所在的星球。”

灵神星探测器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导开发,NASA负责整体管理和运营。机体的太阳能电池板打开后宽约25米,约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宽度,发射时重约2.7吨。未来,该探测器将于2026年5月利用火星引力加速等方式航行。2029年8月预计抵达16Psyche,并用大约两年的时间对其进行探索,但不会像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那样收集样本。2017年,该计划作为NASA以低预算实现高效率太阳系探索的“探索计划”的一部分实施。开发费用包括发射费用,约12亿美元。探测器原计划去年8月发射,但因机体试验问题而被推迟发射。

title

灵神星探测器想象图(供图:NASA、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pace Systems/Loral、Peter Rubin)

16Psyche位于由数百万颗大小不一的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的外缘,与太阳的距离为4亿至5亿公里(地球与太阳之间约为1.5亿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五年。被认为是类似马铃薯的扭曲形状,最大直径约为280公里,在小行星中属于较大的。1852年它作为第16颗小行星被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其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一位被爱神厄洛斯所爱的美丽女子的名字。

“地心之旅”

16Psyche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颗富含金属的星球。隼鸟号探测器访问过的小行星“丝川”被归类为岩石质,隼鸟2号探测器访问过的小行星“龙宫”被归类为碳质,16Psyche与它们有很大不同。迄今为止的观测表明,这颗小行星是岩石、铁和镍的混合星球,体积的30%~60%是金属。密度估计为每立方米3.4~4.1吨。

在早期太阳系中,地球等行星与小天体反复碰撞。碰撞的能量使温度上升。岩石熔化形成岩浆海,密度较大的铁等金属沉降并聚集在中心形成了核。在这个过程中,外层因撞击而剥离,中心的金属裸露在外的小天体,变成了像16Psyche一样的金属类型小行星。

此次对于16Psyche的探测,NASA将之比喻为“地心之旅”。这是因为它有望使人类更好地了解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地球中心。另外, 16Psyche也许并非形成于上述原因,还有可能是在太阳系的某处由富含金属的物质形成的。

灵神星探测器搭载的观测设备有相机、用于识别星球表面元素的伽马射线·中子光谱仪,以及用于探索过去是否存在磁场的磁力计。它还将运用通信来探索星球的旋转、质量和引力场,并探索其内部组成和结构等。

title

16Psyche想象图(供图:NASA、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6Psyche和灵神星探测器的英文拼写都是“Psyche”。但在日语中不少天体名称是按照拉丁语来读的,而探测器和计划的名称则大多按照各国的语言发音。所以二者也有被分别写成プシケ和サイキ的情况。

探测小行星,日美积极推进

日本和美国在小行星探测方面态度最为积极。2000年至2001年间,美国会合-舒梅克号探测器(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Shoemaker)探测了小行星“爱神”并成功软着陆。2010年代,美国黎明探测器(Dawn)对小行星“灶神”和矮行星“谷神”进行了探测。

日本的隼鸟号探测器于2010年实现了史上首次将小行星样本送回地球,随后隼鸟2号探测器也于2020年成功带回样本。9月24日,美国OSIRIS-REx号探测器从小行星贝努(Bennu)带回了样本。NASA于10月11日发表了初步分析结果,该样本中含有碳和水,这表明“地球上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能存在于岩石中”。隼鸟2号和OSIRIS-REx号(更名为OSIRIS-APEX)分别前往了作为第二探测目标的小行星,但不会再返回地球。

title

NASA于10月11日美国NASA公开的小行星贝努的样本图片(供图:NASA、Erika Blumenfeld、 Joseph Ebersold)

2021年发射并正处在航行中的美国露西号探测器将在2025年至2033年间对八颗小行星进行探查。日本计划发射名为“DESTINY+”的技术实验机来探索小行星“Phaethon”。

太阳系探测乍看起来,似乎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世界的事情,但有趣的是,随着探究的深入,进一步引发了对地球和生命的探索,这是一项让人类审视自己的活动。不仅仅是火星、木星这些行星,小行星这样的小天体都蕴藏着人类理解地球形成的关键。通过探索和研究的积累,今后的20年、30年……人类的宇宙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原文:草下健夫/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日语原文

【相关链接】
•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Psyche」(英文)
• NASA「Psyche」(英文)
• NASA「Asteroid Psyche(小行星灵神星)」(英文)
• NASA「NASA’s Bennu Asteroid Sample Contains Carbon, Water」(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