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信州大学等着手开发加速可再生能源导入的新一代蓄电技术

2025年11月21日 能源环境

信州大学(校长:中村宗一郎)的“基于硅(Si)系负极的电网级电力储能系统技术研发——助力可再生能源普及”项目成功入选日本环境省公开征集的“令和7年度(2025年)地区共创·跨部门碳中和技术开发与验证事业”。

该项目以信州大学水再生机构的杉本涉教授为中心,联合TDK株式会社、鸟取大学、早稻田大学、Vernue Crystal株式会社,通过将现有锂离子二次电池(LIB)中使用的石墨负极替换为Si系负极,开发和验证兼具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及长寿命的下一代LIB,力争早日实现社会应用。

title

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社会,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引入离不开电力储存系统的进一步提升。

此前,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输出的电力储存系统在技术上一直难以实现。

此次,计划开发的Si系LIB是通过采用Si系负极代替传统石墨,不仅可飞跃性地提高能量密度,更能同时实现高输出与长寿命。由于可沿用现有制造工艺,有望加快社会应用进程。此外,硅在日本国内的供给稳定性高,经济优势显著。该项目将从令和7年度(2025年度)10月起,开展为期2年半的研发与实证工作。

在该项目中,信州大学将负责项目总体统筹、材料评估、电池单体试作及劣化机理解析。鸟取大学负责Si系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基本性能评估;早稻田大学将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阐明劣化机理。

Vernue Crystal公司负责整合要素技术的系统开发,TDK公司则负责可靠性评估及面向商业化的路线图制定。

杉本教授寄语

“为了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普及扩大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能够高效储存和利用剩余电力的储能器件的性能。特别是采用高容量潜力的硅系负极的下一代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早期社会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产学合作,致力于通过革新性电池技术的实用化,扩大清洁能源的利用。”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