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中木偶动画之父、持永只仁与他的作品《摘瘤》

2016年08月19日 视频动漫

日本大学 横田正夫

持永只仁不仅在日本,在中国也被称为"木偶动画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持永只仁(以下,持永)选择留在了中国。他坚持工作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并将他自己的动画制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中国年轻人。他以"方明"的中文名字参与了多部动画作品的制作。特别值得一提的作品是1947年制作的《皇帝梦》。这是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作品。持永在人物动作设计上大胆创新,借鉴了不少京剧元素。

日中木偶动画之父、持永只仁与他的作品《摘瘤》

图1 《皇帝梦》的拍摄现场。持永在进行动画设计

之后,持永陆续参与制作了《瓮中捉鳖》(1948年)、《谢谢小花猫》(1950年)、《小铁柱》(1951年)、《小猫钓鱼(1952年)》等作品,并在《采蘑菇》(1953年)中担任技术指导。1953年,持永只仁回到日本,指导川本喜八郎等年轻艺术家的同时,自己也制作木偶动画。

持永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一代,为中国和日本的木偶动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他都可以称得上是的木偶动画之父。

从持永回日本后的1953年到1959年之间,持永共制作了9部木偶动画。在此,本文重点介绍他的第六部作品《摘瘤》。

《摘瘤》的创意源自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民间传说的大致内容如下。说从前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和一位坏心眼的老人,两人在脸颊处都长了一个大瘤。一天,善良的老人上山砍柴,时逢大雨,老人躲雨至夜幕降临。这时出现了一群鬼神在玩耍,看似欢乐无比。善良的老人在一旁观望,也变得开心起来,便加入鬼神的队伍,手足舞蹈,一同嬉戏。他们玩得非常开心。鬼邀请善良的老人明天再来赴会,并要求将老人重要的东西寄放在它们那里,顺便摘掉了长在善良老人脸颊上的瘤。

得知此事的坏心眼老人,偷着去赴会,试图让鬼摘除自己的瘤,但因不擅长跳舞,惹众鬼神非常生气。一气之下,鬼神把善良老人的瘤贴在了坏心眼老人的脸颊上,让其两边都长了个大瘤。

持永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追加了一个后传。得知坏心眼老人的遭遇,善良老人心生可怜,答应给于帮助。善良老人再次出现在鬼神面前,裹着头巾,手足舞蹈。看到老人妙趣横生、幽默无比的舞姿,鬼神欲再一次施展摘瘤巫术。这时,两位老人巧妙替换,让鬼神摘掉了坏心眼老人的两个大瘤。虽然众鬼神意识到了跳舞的老人和被摘瘤的老人不是同一个人,却不怒反笑,大家又友好地跳起舞来,最终成为了朋友。

通过持永改编《摘瘤》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待动画艺术的一种态度。1985年,持永获得了给北京电影学院学生讲授动画课程的机会。他在讲课笔记的开头处写到,动画是属于孩子们艺术,应浅显易懂,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摘瘤》还有一层寓意,也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老人和鬼的相遇就是一种跨文化鸿沟的过程,这与持永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事业的亲身体验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可以说持永的这一思想贯穿于《摘瘤》当中。

日中木偶动画之父、持永只仁与他的作品《摘瘤》

图2 《摘瘤》剧照

1992年,离开动画行业较长时间的持永再次担任了作品《少年与小狸猫》的导演,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向儿童讲解跨文化交流。故事里,一只小狸猫远远看到正在骑自行车的一少年,便萌生了自己也要尝试的想法。为了接近少年,小狸猫拜托母亲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女孩子。骑车少年发现了突然出现在道路中央的女孩子后,因躲闪不及摔倒在地,膝盖受伤,流血不止。事出紧急,扮成女孩子的小狸猫用藏起来的尾巴沾上水,为少年擦拭伤口。看到尾巴的少年假装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向女孩子道谢后将自行车借给了她。故事将狸猫与人类之间的交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象征进行描绘。

持永在离开动画领域之后依然与中国电影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被收录在《动画日中交流记 持永只仁自传》(东方书店、2006)中。为了纪念持永导师的丰功伟绩,在北京电影学院弟子们的大力支持下,这本书终于被翻译成了中文,计划于2016年8月1日,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日中木偶动画之父、持永只仁与他的作品《摘瘤》

图3 《动画日中交流记 持永只仁自传》封面。照片由持永伯子提供

作者简介:

横田正夫横田正夫 (医学博士、博士(心理学))Masao Yokota, M.D., Ph.D

日本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Nihon University

日本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毕业后,攻读心理学博士课程。目前讲授"图像心理学"等课程。日本动画学会前会长、日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在《动画研究》、Asian Cinem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共同编著Japanese Animation: East Asian Perspectives(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13)以及《动画事典》(朝仓书店,2012)。动画相关著作有《动画临床心理学》(诚信书房,2006)、《动画与生命周期心理学》(临川书店、2008)、《日韩动画心理分析―相遇・交往・封闭》(临川书店、2009)、《从媒体解读临床心理学 培养喜爱漫画与动画的健康之心》(科学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