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木匠街,我的家乡大锯町

2018年04月16日 文化历史

1614年,现新潟县上越市的高田藩城下町有一个木工匠人町,名为大锯町(ogamachi)。这后来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同一时期,在现在的东京建成的江户城下也有一个木工匠人聚集的地方,当时叫“ogachou”(日语为“ヲガ丁”,幕府末期写作“大锯町”,现为东京都中央区京桥一带),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1797~1858年)曾居住于此。大锯町的名称来源于锯子(日语发音为“oga”)。拉大锯的匠人不属于木匠,而是锯匠。1712年,据说当时高田的大锯町有一位名叫岛村纹左卫门的木匠,负责管理城下的56名木匠和52名锯匠,此外,居住在大锯町的还有染匠和打井匠人。

高田城址公園

174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城下共有125名木匠,锯匠其实只有20名,尽管这是大锯町名称的来源。不过,每位木匠和锯匠都是让徒弟住在自己家中一起工作,所以实际的从业人数并不清楚。在昭和5年(1930年)的大整改中,大锯町与相邻的寄大工町合并为“仲町6丁目”。

江户时代,大锯町的木匠在现在的上越市寺町3丁目建造了安放木匠之神圣德太子的太子堂。《竹泽家圣德太子像由来缘起书》中记载了供奉圣德太子的太子堂建造的大致经过。武藏国岩槻城主家族出身的竹泽监物和他的儿子新次良在越前国居住一段时间后,移居至越后国五智。1687年,国分寺的三重塔遭雷击被烧毁,1689年,国分寺除金堂以外的其他大部分建筑也被烧毁。负责处理此事的新次良决定重建寺院,父亲竹泽监物为了祈祷工程顺利,雕刻了圣德太子像(孝养像),每日虔诚参拜。也许是他的祈祷发挥了作用,寺院重建工作顺利完成。竹泽监物雕刻的孝养像的形象源自太子16岁时祈祷父亲用明天皇疾病痊愈这个传说。10世纪前后,太子的传记《圣德太子传历》出版并普及后,世人依据该传记雕刻了各种形象的圣德太子像。

寺院重建之后,竹泽监物的孙子新八移居至大锯町。随着新八的到来,到宽保年间(1741~44),大锯町的木匠之间掀起了共同拜祭灵验非凡的圣德太子像的热潮。大约20年后的1765年,圣德太子像被安放到寺町的威德院。又过了大约15年,到1780年,木匠们共同在威德院内建造了太子堂。当时负责的是中邑次兵卫和江岛丹七,太子堂内留存至今的木匠牌位上就有二人的名字。估计在建造太子堂时,二人为了木工动工仪式,直接或间接地从大锯町到安房的莫越山神社求了神符。

太子堂建成后,每年的新年、5月和9月都会举行祭祀仪式。1911年成立了高田木匠协会(太子讲),此后,作为太子讲的活动,每年会举行春祭(1月7日)和秋祭(8月22日)。孝养像从明治时代开始被涂成彩色,直至今日。顺便说一句,出生于大锯町(太子堂的宫元)的我曾在2011年2月参拜南房总市沓见的莫越山神社,并求了神符供奉于太子堂内。目的是为了纪念同年11月迎来的太子讲成立100周年。

1868年秋,越后高田的大锯町新建了一座房屋。这座房屋现在名为“桝屋”。建造房子的人是野口善吉(1842~1915年),1890年3月,野口善吉将这座房屋登记到自己名下。1915年4月,善吉的儿子马治继承了房屋。野口家两代人的生活在这座房子里都非常兴旺。善吉是木材商,基于这一身份,竭力组建了以大锯町的木匠为中心的协会(太子讲)。

1917年6月,风间熊吉买下这座房屋。1921年10月卖给渡边Saku。但渡边Saku成为房子的主人仅1年后就转手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922年10月,池田宗治购买了这座房子。当时,房屋的起居室里设置了通往二楼亭子间的楼梯柜,楼梯柜是附近的玉井家赠送的,楼梯背板上记载了缘由。1937年3月,宗治的儿子池田精治继承家业,成为房子的新主人。我对精治家族1950年代的情况还隐约有些记忆,当时他们在有格栅廊檐的店里销售绸缎布匹。

雁木通り

1959年5月,我父亲石塚铁男从池田手中买下这座房子。战争结束后,我们3兄弟(伸司、正英、勉)相继出生。父亲买下房子后,命名屋号为“桝屋”。1996年12月父亲去世,母亲Kimie接管了家业。2008年2月,在母亲去世前,我在母亲的支持下向新潟县申请,将房屋认证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颈城野乡土资料室”。当时将屋号命名为“大锯町桝屋”,决定把房子作为法人事务所使用。

ますや茶の間吹き抜け

2012年2月,大锯町桝屋被认证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野口家族(1868年起,48年)、风间家族(之后的5年)、渡边家族(之后的1年)、池田家族(之后的37年)、石塚铁男与Kimie夫妇(之后的49年),把“大锯町桝屋”作为身边的生活文化遗产留给了21世纪的我们,作为仲町6丁目的居民,我对此由衷地表示感谢。

供稿 石塚正英 (NPO法人颈城野乡土资料室理事长、东京电机大学教授)
编辑修改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