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不止一个领袖的革命——读明治维新史有感

2016年03月08日 文化历史

先在历史上给日本的明治维新一个坐标。1868年,距英国统治印度10年,美国解放奴隶3年,俄国解放农奴7年。在中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朝被迫签定《北京条约》;1864年,李鸿章和曾国藩的湘军、淮军消灭了太平天国,清朝进入“同治中兴”。

1968年的明治维新给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从国际关系看,明治维新后3年,日本出兵台湾胜利,获清朝赔款白银50万两。1894年,明治维新后26年,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取胜;1904年,也就是明治维新后36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一举跨入列强。

而反观中国,同治中兴140年过去,辛亥革命95年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年过去,改革开放也已经38年过去,100年多前强大的英、美、日,现在依然强大,100年多前羸弱的中国才刚起步。

[caption id="attachment_92204"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1"]不止一个领袖的革命——读明治维新史有感 西乡隆盛[/caption]

综观历史,博览各国,中国人需要“归零”,需要销毁功劳簿。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以为自己已经有一点什么了的人,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以全新的视野学习别人、检讨自己,才是进步的起点。

用这个观点,再读日本的明治维新史,略有所感,与各位交流。第一个体会,领导明治维新的是一群有志之士,不止一位领袖。

在我所受的教育里,革命的必须条件是有一个造反的阶级、一个团结该阶级的政党、一个领导该政党的领袖。事实上前苏联和中国的历史也似乎印证了这种说法,但是,我们细看明治维新,其中涌现出许多卓越的领导,却没有政党,也没有什么核心,没有所谓高于他人的绝对领袖。日本人自己浓缩了半天,只得出一个“明治三杰”的说法,即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即使被尊为三杰,他们中谁也没有独占权力核心。

[caption id="attachment_9220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7"]不止一个领袖的革命——读明治维新史有感 木户孝允[/caption]

倒幕军总司令西乡在新政府中官居参议,行政上官职在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之下,1873即因“征韩问题”政见不和飘然下野,此后更在1877年的西南战争中被迫与明治政府对抗,战败自杀。

[caption id="attachment_9220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97"]不止一个领袖的革命——读明治维新史有感 大久保利通[/caption]

大久保利通在新政府中与西乡一样是参议,而起草了著名的“五条誓文”的木户孝允不过是总裁局顾问。这两人在明治维新后的第4年即随“岩仓使团”遍访欧美,离开政府两年之久。后来木户在明治维新第九年的1877年病故,大久保则于次年被暗杀。虽然明治三杰在明治维新后10年内先后离世,但在岩仓、伊藤等人的领导下,维新的进程并没有因此停止、或者改变方向,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胜利为止。我个人认为,日俄战争的胜利是明治维新成功的顶点,以此为分水岭,其后的日本开始走上一条比较极端的道路。
  
  日本有日本的特点,明治维新也有其与众不同、别国学不来的地方,但没有固定的领袖,没有不变的核心,没有始终的舵手,却是铁的事实。在激烈变革的时代,在各种新旧势力交错盘结、矛盾重重的背景下,维新的志士们是如何做到保持政治改革的方向始终如一,如何彼此协调、做到不让权力斗争影响改革进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的。

文/安峻 图片/国会图书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