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新型肺炎】世界经合组织发布报告:日本的PCR检测数量明显低于他国

2020年04月28日 生物医药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月16日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布了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扩大的检测和追踪情况,另一份是关于利用数字技术追踪对个人隐私的影响。报告中指出了各国应该解决的诸多问题。另外,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大规模检测和追踪方面的措施明显落后于其他OECD成员国和伙伴国。

报告中指出,旨在抑制病毒扩散的大规模检测和对大部分感染者进行追踪调查,是预防发生新感染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时还强调,PCR检测是确认感染者的有效手段。因此报告中表示,各国政府需要大幅提高检测能力,并设法采取对浓厚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以及隔离疑似感染者的严格措施。

作为彻底实施这种检测和追踪战略的国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韩国和新加坡的做法。据介绍,截至4月6日,韩国的PCR检测率已达到千分之十。在人口为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韩国设置了600多处无需下车就可以接受检测的得来速(Drive-through)检测中心。其中包括医务人员可以从类似于透明电话亭一样的检测仓中将棉棒伸入被检测者的鼻腔或咽喉处采集样本的检测中心。

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会通过手机自动记录其位置,因此几乎能对所有人进行追踪。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电话公司要求所有客户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韩国还在公共场所设置了100多万台用来调查感染者接触过人员的监控摄像头。韩国是全球无现金交易比例最高的国家,无现金交易记录也被用于追踪。

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的措施,新加坡也实施了强有力的检测和追踪对策,在没有严重影响国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抑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作为一个拥有570万人口的国家,新加坡每天能为2,200人实施PCR检测。与韩国一样,不仅是医院,同样也设置了得来速检测中心。追踪感染者接触过的人员的工作由公众卫生部门、军队和警察联合进行。关于追踪方法,被确定为接触者的人与感染者一样,除了来自监控摄像头等的可视数据外,还会直接询问7天内的行动履历。包括调查收据和银行卡支付信息等。

OECD的报告中还贴出了一张图,显示截至4月15日各国每1,000人中有多少人接受过PCR检测。从中可以了解大部分OECD成员国的PCR检测数量。日本每1,000人中只有1.1人接受过检测,仅高于墨西哥的0.2人。与韩国的10.4人相比,少了一位数,也远远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值15.2人。与出现大量感染者的欧美各国相比差距也非常明显,意大利为18.2人,德国为17.0人,美国为9.3人,法国为5.1人,英国为4.5人。

OECD成员国的PCR检测人数(截至4月15日,1,000人单位)

title

图片取自OECD报告

报告指出:“为疑似感染者进行检测并追踪感染者和接触者的有效战略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通过追踪70~90%的接触者,并在检测确诊后对其进行隔离,可降低‘第二波’疫情爆发的风险。因此,各国需要提高检测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强化新型冠状病毒战略面临的重要问题,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个人隐私。“作为创新方法,采用了数字技术,尤其是移动和生物识别技术,获得了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宝贵信息”。在给出上述评价的同时,报告中还提醒称,这种方法会对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产生各种影响。

报告中给出了解决对策:“为平衡与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共享有关的优点和风险,需要在检测和追踪战略中增加完全透明且负解释责任的个人隐私保护措施。数据应该只在必要期间为达到特定目的而保存”。

日本的PCR检测数量少是从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的。日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对策本部”(本部长:安倍晋三首相)下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对策专家会议”在2月24日发布的见解中明言:“受设备和人员限制,无法为所有人实施PCR检测”。4月17日举行记者发布会的日本医师会会长横仓义武也透露了日本的检测人员和资材都严重不足的状况。

横仓会长透露,日本由于检测人员采集样本时所需的N95口罩等感染防护资材不足,无法大量采集样本。另外作为检测窗口的保健所和保健所职员的数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削减状态,对此他反省道:

“我认为,我们医生和政府都应该拥有随时准备应付传染病的危机意识。”

作为今后的新型冠状病毒对策,报告中还提到了实施抗体检测的必要性。确认产生抗体的人可以被认为已通过之前的感染产生免疫,可以安全复工。另外,还可以通过大量人员的抗体检测结果,获得预测疫情未来发展的信息。报告中列举了这些优点,同时指出,为大规模实施抗体检测,需要开发检测试剂盒并确认其性能。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OECD「Testing for COVID-19: A way to lift confinement restrictions
OECD「Tracking and tracing COVID: Protecting privacy and data while using apps and bio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