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第3次机器人热潮——为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主动帮忙

2018年01月19日 机械/机器人
PHOTO

1月11日上午,索尼公司在东京都港区的总部发售新一代犬型机器人aibo。(共同社)

日本如今迎来了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第一次和从九十年代后半期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次之后的第三次机器人热潮。本次热潮的背景是日本社会人口减少,为了适应少子老龄化社会,不仅是制造业,包括医疗、护理、灾害救助等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都在日益高涨。

机器人一词是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创造的。一提到机器人,人们就会想到由复杂精巧的装置组成的自动人偶或人造人等,但机器人不止如此。经济产业省对机器人的定义是,基于“传感器(检测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三种要素技术的智能化机械系统。

机器人中产值和产量占绝对多数的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但没有怎么得到普及。因为欧美等国按行业组织的工会较多,这些工会担心引进机器人会导致工人下岗的强烈的危机意识被认为是机器人未能得到普及的重要原因。听说1967年具有“机器人之父”之称的美国博士约瑟夫·恩格尔伯格来到日本召开研讨会,引起了企业经营者们对机器人的重大关心,由此兴起了“工业机器人”热潮。从那以后,日本在世界上带头发展了机器人产业。同欧美不一样,日本多数是按企业组织的工会,引进机器人不会立即造成企业单位的员工失业也是机器人得以顺利引进的一个原因。

机器人由原来用液压和气压驱动发展成为用电力驱动,进而在微型计算机发达的过程中实现了智能化。最初机器人故障多,可信度很低。由于日本擅长在细致入微的地方改善和提高机器人的性能,经过努力提高了机器人的精准度。从八十年代起,以电子·电器和汽车等制造业的工厂为中心,开始大量引进了工业机器人。当时以机器人生产台数为基准来看,日本占有了值得感到自豪的世界70%至8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美国对于工业机器人有“生育之功”,而日本则有“养育之恩”。

根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的统计,八十年代最多有282家制造商生产机器人。可是多半不是专业制造商。据说大企业为了节省工厂劳动力进入到机器人制造领域,随着将重点放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制造商和一些专业厂商实力强大起来被淘汰,现阶段日本的机器人制造厂商约为70家左右。

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动向,正因为是生产设备,所以会受到经济形势的巨大影响。根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的统计,第一次热潮的高峰期出现在1991年,产值达6003亿日元。接着的第二次热潮出现过两个高峰。先是2000年达到6475亿日元,经过一段低迷期之后,于2006年销售额又攀升到7303亿日元。08年由于雷曼事件的影响,生产急剧下降,09年的产值暴跌至2882亿日元。之后生产基本顺利恢复,2016年再次涨到7000亿日元大关。2017年产值进一步增长,被视为“超过有史以来最高产值8000亿日元确定无疑(机器人工业会)”。

日本工业机器人年产量

年份

产值

国内出货总额

出口总额

时代背景

1980年

784

750

20

 

1985年

3001

2424

599

 

1990年

5443

4461

1078

第1次热潮

1991年

6003

4711

1269

(80年代~90年代初)

1992年

4275

3021

1266

<泡沫经济崩溃・经济低迷>

1993年

3949

2350

1621

 

1994年

4019

2246

1814

 

1995年

4768

2474

2320

 

1996年

4709

2736

2084

 

1997年

5484

3030

2656

 

1998年

4654

2580

2247

 

1999年

4873

2473

2742

 

2000年

6475

3177

3226

第2次热潮(前期)

2001年

4064

2412

1613

<IT需求>

2002年

3914

2003

1836

 

2003年

4936

2386

2566

 

2004年

5891

2724

3045

 

2005年

6565

3080

3686

 

2006年

7303

2979

4372

第2次热潮(后期)

2007年

7123

2852

4382

 

2008年

6220

2472

4027

<雷曼事件>

2009年

2888

1243

1758

 

2010年

5564

1487

4076

 

2011年

6039

1675

4309

 

2012年

5278

1783

3627

 

2013年

4927

1522

3515

 

2014年

5940

1667

4233

第3次热潮开始

2015年

6806

2010

4824

 

2016年

7034

2206

4954

 

2017年

预计超过8000

 

 

 

(注)单位:均为亿日元,本表根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资料制成

日本最初生产的机器人大多数是面向国内的,但出口比率逐年增高,近年来全体的7成左右出口至国外。中国和韩国的制造商正在这一领域加大力度,而日本国内的厂商则逐渐推进着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本地生产。

目前,日本仍然是“占世界生产台数近一半”(机器人工业会)的“机器人大国”。不过最近日本国内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没怎么增长,而中国和韩国的增长非常显著。

日本政府设立“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

在机器人中,最近尤其受到注目的虽说也是产业用机器人,但是是不同于工厂等制造业领域使用的“非制造业用机器人”和同产业用不同的“非产业用机器人”吧。业界将这两个领域合起来称为“服务机器人”。

所谓非制造业机器人就是被广泛应用于农林水产业、建筑·矿产领域、物流、护理和医疗等领域的机器人。特别在老龄化和人手不够的问题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于这种机器人的需求正在日益高涨。家庭用清洁机器人最近也在扩大市场。

此外,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做成人或动物外形的供玩赏用的非产业用机器人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2017年11月,索尼时隔12年再次开始预约销售机器狗宠物“aibo”的消息成了人们的话题。与1999年出售的旧版相比,新版安装了人工智能(AI),做得非常逗人爱,能够自主产生和表达情感。

但是这种服务机器人并没有达到像成为话题那样直接连结到销售的程度。日本2015年的服务机器人的出货额为638亿日元,仅为工业机器人出货额的差不多十分之一。而且,这其中占有较大比率的医疗和清洁机器人主要产自欧美。在医疗领域,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开发的手术协助机器人“达芬奇”控制着专利权,日本的公司几乎没有插足的余地。

日本政府作为使今后日本经济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支柱之一着眼于这一产业,为了实现基于机器人的新的产业革命,成立了由制造商、用户等有识之士和相关大臣组成的“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从2014年至2015年召开了6次会议,制定了“机器人新战略”

新战略强调了要使日本成为世界机器人革命的据点以及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活用社会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将未来5年定为机器人革命集中实现期间,政府与民间一起对总额1000亿日元的机器人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努力争取着将市场规模扩大至一年2.4万亿日元。

由于AI(人工智能)的急剧发展,机器人产业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大概没错的吧。就像从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日本人对于机器人的亲近感的确要大于警戒感。但是,今年2018年以后,机器人产业和人形机器人等(玩赏型等非产业用机器人)是否能成为日本经济和制造业的“救世主”,是不是会受到日本经济的潜力以及制造业的技术力量究竟将可靠到什么程度的影响呢?

文/图 泷川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