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广岛大学等高校发现可将腐殖质分解转化成高效能源的细菌

2016年02月23日 化学材料

近日,广岛大学研究生院生物圈科学研究科的长沼毅教授与公益财团法人北海道科学技术综合振兴中心幌延地圈环境研究所的上野晃生研究员等人的共同研究发现,细菌“Clostridium sp.HSAI-1株”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下可以分解地下腐殖质。分解后的物质可作为产甲烷菌的养料,研究团队表示,利用这种新发现的细菌和腐殖质或可制造甲烷生产设备。

腐殖质是动植物的遗骸经风化分解及长期的各种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物质,就好比是“生物与化石之间”的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因地下氧气稀少,微生物分解较为困难,大部分腐殖质都未被利用。

幌延地圈环境研究所自2012年起,开发蕴藏于褐煤层和硅质岩中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并通过微生物分解的方法转换制成甲烷。目前已在地下发现了可生成甲烷(天然气的成分)的古细菌,但尚未探明古细菌的养料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腐殖质便是养料,研究人员从可在氧气稀少的状态下活动的各种厌氧微生物中寻找可分解腐殖质的微生物,最终发现了“Clostridium sp.HSAI-1株”。研究团队表示,目前已探明了甲烷在地下产生的一系列过程。腐殖质蕴藏于煤炭、褐煤、硅藻岩中,利用新发现的细菌,将开发研究不需要开采褐煤等矿藏,而是在地下将其转换成甲烷进行回收的技术。

[caption id="attachment_916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527"]广岛大学等高校发现可将腐殖质分解转化成高效能源的细菌 利用“Clostridium sp.HSAI-1株”进行腐殖质分解的概念图(下面虚线部分)[/caption]

原文地址
http://www.hiroshima-u.ac.jp/top/koho_press/press/h2801-12/p_cphe7t.html

文/CRCC编辑部 图片/摘自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