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早稻田大学可视化小鼠体内金纳米粒子分布,利于长期追踪药物实现有效的癌症治疗

2025年07月01日 电子电气

作为无需手术且副作用少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放射性治疗药物以损伤肿瘤的核医学治疗备受关注。其中,α衰变的放射性元素——质子数为211的砹(At-211)由于能在日本国内的回旋加速器中轻松制造,所以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治疗药物,相关研究正朝着临床应用方向推进。然而,At-211半衰期仅为7.2小时,衰变后立即释放的X射线强度在2日后会降至约百分之一,因此无法追踪其在体内数日间的分布和动态情况。

title

给药2日后,At-211释放的X射线(79千电子伏特)几乎完全衰减殆尽,但Au-198释放的γ射线(412千电子伏特)仍可检测到。

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先进理工学研究科的越川七星博士生与该校理工学术院的片冈淳教授等人的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将At-211递送至肿瘤的药物载体——金纳米粒子在体内分布的可视化方法,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该团队利用金的放射性同位素——质子数为198的金(Au-198)合成了粒径为5纳米(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的粒子。研究团队将半衰期为2.7日的这种粒子与At-211结合,在投用小鼠之后(9分钟后)及2日后,分别测量了At-211释放的X射线与金纳米粒子释放的γ射线的能量光谱,并同时用自主研发的相机拍摄各自的二维图像。

在给药9分钟后,确认到肿瘤处聚集的At-211和金纳米粒子释放的X射线与γ射线的峰值。2日后,At-211的X射线虽已衰减,但确认到金纳米粒子的伽马射线仍可持续成像,这表明可以通过对金纳米粒子进行长期追踪,了解以往无法成像的各类抗癌药物等治疗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实现有效的癌症治疗。(TEXT:中条将典)

原文:JSTnews 2025年6月号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论文信息】
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
论文:Activation imag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versatile drug visualization: an in vivo demonstration
DOI:10.1063/5.0251048

日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