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比特币与日本的渊缘(1) ---- 戴维

2017年08月16日 信息通信

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2017年8月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21点20分,按事先宣布的计划,代表性的数字货币 --- 比特币 --- 将一分为二,从原来的比特币里分裂出来一个比特现金。前一天,即2017年7月31日,早稻田大学商业金融研究中心,专门就比特币分裂的预后,作了一个专题讲座。岩村充教授认为,只要知道问题的所在,在取得共识前提下的分裂,就是一种进化,应当支持。他预言,比特币的分裂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对数字货币是一件好事。

果然,8月1日有惊无险,让关注这一问题的观察者们松了一口气。

自从2008年10月一个叫Satoshi Nakamoto 的“日本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原文题目为“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文译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并于2009年1月公开了基于这篇论文的源程序,比特币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一个由网络玩家玩游戏一样凭空设计的数字货币,今天(2017年8月15日)已经有将近600亿美元的市值,在金融业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1个比特币(BTC)的市值大约4500美元(折合49万日元)。如果你在比特币刚出现的早期,投资10万日元的话,现在已经值上亿日元了。早期投资者获得的回报率高达百倍、千倍。

日本与比特币的渊缘很深,暂且不提发明比特币的“S・中本”(因为 Satoshi Nakamoto在日文里有多种翻译,比如哲史・中本、聡史・中本、聡・中本、悟・中本等等,为行文方便,本文称其为“S・中本”,或简称中本)。早在2010年,日本就开设了比特币的交易所,到2013年前后日本的比特币交易量一度曾经占世界总量的70%,后来因为2014年2月在东京开设交易所的Mt.Gox公司破产,市场对数字货币的怀疑顿起,交易变得冷清。最近,随着比特币市值的飙升,对数字货币乃至支撑数字货币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的瞩目度又在不断升温。

那么,什么是数字货币?比特币是货币吗?它跟传统货币的区别是什么?比特币是如何发行,如何支付,如何管理,如何交易呢?比特币的交易安全吗?日本以及其他主要国家在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上有何差异?市场展望如何?一定有很多人有着同样的疑问。

笔者曾经几次动笔写这篇文章,试图寻找对这些疑问的解答,但都中途搁笔。因为,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面向专业人员的书籍已经很多,但是面向一般读者的中文资料却很少。要讲清其中的技术原理,读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预备知识,比方数学知识,计算机编码知识,对密码学以及网络技术的理解等等。这些专业用语会让一般读者感到艰涩枯燥,所以,本文试图绕开这些理论探讨,用通俗的语言,带读者去客观地作一番考察。

(一)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货币吗?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人类活动数千年高度化的产物,通俗地讲,货币是价值交换的媒介。没有货币的话,我们只好采取以物易物的方法来进行交易。货币也是财富的象征,人类对财富的追求已经演化成对货币的追求,可以说货币是人类文明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神。

正因为货币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尤其在近代经济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伟大的经济学家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货币作了充分的分析,他认为货币也是商品,有五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

凯恩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研究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即,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的理论,探讨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他将货币定义为 “购买力的暂时栖息所”。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总之,从人性的角度看,拥有货币的动机就是为了:交易、保值、投机。

因为货币象征着财富,体现着等价交换的价值,所以,货币必须有信用。因此,现代社会只有主权国家才可以发行货币,并且维持货币的价值。一国的货币,理论上与该国所产出的价值挂钩。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本国的实际产出(例如、GDP),滥发货币,势必引起对该国货币的不信任,从而使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这些货币的持有者财富受损。

近代不乏恶性通货膨胀的事例。譬如,2008年的津巴布韦,通货膨胀年率达到百分之2亿3100万,印钞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致使经济崩溃。1980年代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也很吓人,1989年的物价是1988年的50倍。还有1990年代初期的俄罗斯,也经历过通货贬值的折磨。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一个人的财富是现金货币的话,一夜之间就会蒸发殆尽,变成赤贫。

今天的货币已经不再跟黄金、白银这些稀有金属挂钩,甚至也不完全跟一国的产出挂钩,而是靠政府的担保,来维持货币的信用。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硬通货美元,就解除了对黄金的挂钩,由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用金融政策调节美元的发行量。在经济面临或处于滞胀的情况时,很多政府会采取增发货币以刺激经济的政策。导致“钱不值钱”(即所持有的货币变相贬值)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共同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受中央集权的管理,成为主权货币,因而必然发生中央集权下的弊端,比如增加货币流动性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比特币的出发点就是摒弃中央集权,用自律分布的方法发行、记账、交易、支付。所以,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或机构为比特币担保、背书。比特币的发行,是由分散在全球的俗称“矿工”的电脑,按照植入电脑的程序,在汇集交易并记账时,作为记账的报酬,由程序自动产生的。第二章将用一点篇幅介绍这一机制。所以,跟主权货币相比较,比特币并不是货币,而是,由世界各地的电脑,每隔10分钟自动生成的加密数字。

S・中本将比特币的总量设计为2100万个币(BTC),从2009年比特币诞生那一刻起,每隔10分钟产生50BTC,以后大约每隔4年,产生的BTC半衰减一次。2013年起,每隔10分钟产生25BTC,2016年7月10日起,每隔10分钟产生12.5BTC。按照设计,2100万BTC,全部发行完毕要到2140年。

这样一个没有政府背书,没有实物挂钩的数字币,产生当初自然会引起人们的疑惑。这样的数字币有什么价值呢?事实上,比特币刚开始时只是在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的IT人群里,以玩游戏一样的感觉,跟过家家似地“挖”币、计帐、“交易”。最初的一年里,基本上是靠中本君“一个人”孜孜不倦地“挖”币、计帐,维持比特币帐本的延续。慢慢地,硅谷的实体商铺开始采用比特币结算,使这一数字币进入现实的交易支付(*第三章将简单回顾比特币流行的历史,阐述为什么它逐渐被公众接受的理由)。8年过去了,比特币的价格膨胀了数百甚至上千倍。IT书呆子们一不小心,玩出了许多亿万富翁。使得数字货币在今天成为众目所瞩的对象。

事实上,在比特币之前,已经有虚拟货币出现。比方在游戏中赚得的奖分,网购商家颁发的奖励等等。你可以用这些奖励得分,多玩一次游戏,或者“购买”该商家的商品。在中国,知名的虚拟货币有腾讯公司的Q币、Q点,盛大公司的点卷,新浪推出的U币米票(用于iGame游戏),侠义元宝(用于侠义道游戏),纹银(用于碧雪情天游戏)等等。但是,这些虚拟货币与比特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虚拟货币从技术的角度看,依然是中央集权式的产物,是由某一家公司或者某一个机构运行,只能在限定范围内作有限的交易。既然是中央集权式,就一样存在中央集权的弊端。比如,Q币不可以玩侠义道,纹银不能在QQ上使用。甚至,当发行虚拟货币的公司破产或发生经营危机时,这些虚拟货币会变得一文不值,毫无用处。

比特币的信用是建立在完全自律分布的概念之上。比特币的产生、汇兑、交易,都是在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本上进行,这个账本对所有系统参与者开放,并接受所有参与者的监督。这个帐本采取分布备份方式,所以,即使某一台甚至某一部分参与者的电脑受损,停止运作,也不影响整个帐本的完整与安全。

既然这个帐本是公开的,那么一定有人会起疑虑,它怎么是安全的呢?而且,2014年2月曾经在日本发生过一起引起社会震动的事件,即Mt.Gox交易所比特币丢失事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因此而破产。要解释这些疑虑,需要了解支持自律分布这一概念的技术,即所谓“区块链”,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加以介绍。

或许是看到了自律分布技术的前景,或许是看出比特币发行量固定的抗通货膨胀特性,有的人在其诞生早期便投资这个领域。譬如,在中国,年轻的计算机专家就大举投资“挖”币,使得在这个领域,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日本在彼得币诞生不久就开设交易所,交易量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但是,日本并没有介入“挖”币。因为“挖”币需要动用算力强大的计算机,甚至是专用的超级计算机,而这些计算机要消耗很大的电力。所以,一个流行的看法是,因为中国的电费便宜,所以才会催生“挖”币这个行业。而日本的电费是全球最昂贵的,所以,“挖”币显得很不划算。但是,早稻田大学的岩村充教授,对此持不同的意见。他指出,瑞士与美国一样,电费很便宜,而且,北欧气温低,甚至可以节省对计算中心的冷却费用。但是,却并没有涌现出大批的“挖”币者。

这种现象,用经济学解释的话,大概这就是所谓市场的作用吧。

PHOTO

文・图 / 戴维

参考文献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比特币白皮书
数字货币市值推移
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