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放弃核能发电的世界潮流

2013年05月27日 能源环境

核电站事故的另一问题是放置于设施内的乏燃料棒。乏燃料棒同运转中的燃料棒相比,积攒了很多的放射性物质。日本计划使用高速增殖炉,安全处理乏燃料,但这一计划遭遇挫折。也就是说,运转核电站,就意味着将担负安全管理10万年都不可能消失的放射性物质的责任。而现状则是,必须要把这一问题交给后世的子孙来处理了。为这一道德观念性问题画上句号的则是德国的默克尔首相。

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前发生的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使得发达国家各国的核能开发陷于停滞状态,在欧洲出现了核能开发的推进和延期、决断和挫折的周而复始。这次发生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新建的核电站延期运转,比利时则决定在2025年之前关闭相当于全部核电站55%的7座核电站。

从这些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国土面积的大小同核能的容纳是相关的,韩国同台湾由于情况不同是例外,比日本国土面积更小的先进国家决定放弃核电站。实际上,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比利时都是如此。日本位于可以发展核发电站的边境线上。换句话来说,比日本国土狭小的国家是承受不住福岛核电站规模的事故的。

可再生能源的扩大

以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着手制定了开发太阳能源的“Sunshine计划”和推进节约能源的“Moonlight计划”,可以说至今仍旧具有有效性。但是,当时开发的日本太阳光技术虽说是世界先进水平,但从实用的角度上说仍处于初级水准。

进入21世纪,德国及意大利开始引进日本的太阳光技术。在2004年当时,这是一种很贵的能源,其发电成本是传统发电方式的10倍。尽管如此,德国和意大利购买了这一太阳光技术。到2008年前后,太阳光开始出现批量生产效果,成本急速下降,结果出现了同传统发电方式成本相同,或者更便宜的“Grid parity”。这对于市场规模为世界第1位和第2位的美国及中国介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达到西欧各国总发电量20-50%的规模,世界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达到20兆日元(2010年)。也就是从2004年起的6年间,太阳光以10倍的速度普及,足足超过核能产业的2倍,成长为21世纪的巨大能源产业。在引入太阳光能源方面较为积极的欧洲,如果计算其国民人均太阳能电池引进量的话,那么积蓄的可再生能源为德国303W,意大利210W。

但是,日本(仅为39W)的导入却没有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时发生了福岛的核电站事故。如果从因祸得福的正面因素来考虑,日本还有挑战的余地。

 Island City

文/水野哲(自由撰稿人)

注∶本文原载《日本综述》2013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