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文科省明确科研费改革方针,完善支撑日本学术研究的特别研究员制度

2022年05月27日 科学・技术奖

为了帮助青年学者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都需要哪些支援?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公布了一项方针,为完善优秀研究人员的必经之路——特别研究员制度,向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海外研究机会和创业支援,将改革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科研费)的发放。今后将讨论详细内容,结果预定纳入2023财年的预算申请。

title

让到海外研究成为理所当然
放宽限制增加收入
解决职位担忧

特别研究员制度自1985年设立以来一直被视为成为优秀研究人员的必经之路。当选者受到研究界的高度肯定,80%以上的当选者都找到了全职研究工作。另外,在日本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36.5万名研究人员中,共6.2万人是或曾经是特别研究员,约占了研究人员的17%,日本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2016~2020年版)上发表的237篇论文中,作者是或曾经是特别研究员的比例为62.7%,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特别研究员制度在支撑着日本的学术研究,同时在扩大研究范围,确保研究多样性以及丰富研究人员队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研究员分为博士在读生的DC、博士学位取得者的PD(因生育而中断研究时为RPD),以及在海外研究机构从事3年以上研究的CPD三类。每个月会为DC提供20万日元、为PD提供36.2万日元、为CPD提供44.6万日元的研究奖励金。另外,作为研究经费,DC和PD每年可申请150万日元以内、CPD每年可申请300万日元以内的特别研究员奖励费(科研费)。该制度的魅力在于可以在任何领域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

DC当选者的平均年龄约27岁,而24~28岁年龄段民间研究员的平均工资则比研究奖励金高出约10万日元。美国NSF的奖学金每年最低为3.4万美元(约合442万日元),而且学费等由NSF负担。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实施的问卷调查中,想到民营企业就职的DC所列举的理由就包括“工作稳定”(58%)、“收入比学术界高”(42%)。

另一方面,PD中曾在海外研究机构做过研究的人发表的被引用次数排前10%的论文比例不仅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还高于美国和英国的平均水平。此外,PD中有海外经验的人被聘为大学教师等的比例很高。年轻学者也了解这些情况,疫情之前赴海外做研究的人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从JSPS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因为“没有时间”和“资金问题”所以无法出国或者只能短期出国的例子有很多。

为此,文部科学省决定对特别研究员制度进行改革,通过放宽目前不允许重复接受其他公费补贴(针对大学的补助金等)的限制,来增加年轻学者的实际收入。另外,针对希望到海外开展研究活动的当选者,还追加支援提供生活费。

在此基础上,文部科学省将重新审视科研费制度,为使特别研究员到海外进行研究成为常态,将把特别研究员奖励费定位为国际联合研究加速基金(现在为补助金)。变为基金后,只要在特别研究员的任期之内,就可以跨财政年度使用研究费,资金使用的便利性大幅提高。当然,有些领域在海外可能没有合适的研究,所以只是将其定位为鼓励而非义务。

特别研究员任期结束后,有很多人无法马上找到合适的学术职位,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研究人员放弃学术研究。为此,特别研究员任期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如果被研究机构聘用,将可以获得研究活动启动支援(每年150万日元以内)。

目前,约30%的PD如果当选研究代表,除了特别研究员奖励费外,还可重复申请基础研究和青年学者研究等经费,采用率高于一般人员。这成为了优秀的青年学者当选特别研究员的证明。今后DC也将放宽重复申请和领取的限制。即使没有成为研究代表,通过获得研究人员编号,也能作为共同研究者参加科研费支援的研究,同样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积累经验。此外,在一部分领域,20多岁被认为是研究能力的顶峰,所以还将扩大年轻人在这些领域发挥能力的机会。

“生活状况困难”
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

在特别研究员制度中,DC有明确的学生身份,但PD在大学组织里没有明确的社会身份。虽然可以利用图书馆等大学设施,大学也提供类似职称的称号,但与大学不存在雇佣关系,因此没有就业保险,也无法贷款。另外,在欧美开展研究活动所需的生活费近年来也不断上升,尤其对有家室的人来说,生活会非常困难。虽然此次的科研费改革和特别研究员制度的放宽很重要,但同时还需要对特别研究员制度本身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