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芬兰初创企业与东京海上合作,通过卫星“星座”快速掌握灾情

2022年03月28日 抗灾防灾

从太空监测灾害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用大量小型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构建像“星座”一样的联动网也已出现,海外的初创企业实现了发生灾害后可在数小时内监测到灾区情况的系统,目前正在利用该系统建立快速掌握灾情的体制。

title

使小型卫星联动实现有效观测(图片由ICEYE提供)

2022年1月,美国Space X公司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太空基地发射了一枚搭载约100颗人造卫星等的火箭。其中两颗来自芬兰提供水灾卫星数据的初创企业ICEYE。

ICEYE迄今为止已经发射了16颗小型卫星。利用名为“合成孔径雷达(SAR)”的装置,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即使有雨云等也能高精度观测地面的漫水状态。从卫星运行到观测和数据分析均由该公司独自负责,并能快速为其主要客户的全球保险公司和政府机构估算损失情况。

使大量而非单独一颗卫星分布在地球周围能进行更有效的观测。这种卫星联动网在英语里也被称为“星座”,与覆盖全球的通信网一样,在灾害领域也备受关注。

ICEYE内部有气象专家,负责日常监测洪水等情况。利用卫星联动网,日本目前每天平均可以对一个地点进行5~6次观测,约4小时观测一次,能在灾害高峰过后1~2天内提供数据。

该公司2022年计划再发射数颗卫星。负责ICEYE日本业务的渡部浩平表示:“届时将能以更高的频率进行观测。”

ICEYE还从2020年开始与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合作,负责日本的水害观测。有效发挥作用的事例是2021年夏季静冈县热海市发生的暴雨和山体滑坡灾害。ICEYE通过试验观测到了山体滑坡的数据。收到数据的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得以及时掌握房屋的受损情况并办理赔付手续”(负责人)。

当灾害发生时很难进入灾区,确认当地的情况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ICEYE与东京海上控股公司2022年2月宣布缔结资金合作关系。目标是进一步加快从卫星运行到分析和数据应用的一系列流程。

日本也有利用卫星星座进行灾害监测的初创企业。九州大学创办的QPS研究所(福冈市)2019年和2021年均成功发射了小型卫星。该公司计划2025年以后运行36颗SAR卫星,以10分钟一次的高频率进行观测。

从事小型卫星开发的Synspective公司(东京江东区)也于2022年3月1日发射了两颗技术演示卫星。计划2020年代后半期合计发射30颗SAR卫星。防灾准备工作不仅局限于地面,在太空中也在稳步推进。

title

通过提高卫星性能可进行高精度观测(恒河流域的三角州,图片由ICEYE提供)

深化与用户的合作至关重要

东日本大地震让人强烈认识到了利用人造卫星掌握灾情的有效性。地球观测卫星通常沿南北方向飞行。在太平洋海域的南北方向大范围引起海啸的大地震,是卫星展示其信息收集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1号”在观察水淹地区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地1号从2011年3月12日早上开始紧急观测,截至4月获得了600多张图像。然而,在当时“利用卫星掌握灾情的印象还没有在用户中树立起来,分析方需要进行推销”。负责JAXA卫星数据分析的一般财团法人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enter(东京港区)的古田龙一组长如是说道。

“大地1号”卫星已于2011年结束运行,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大地2号”卫星。利用卫星进行灾害监测已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仍有改善的空间。“为了更迅速地提供数据,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卫星运行、分析和用户三方之间的合作”(古田)。

捕捉到2022年1月南太平洋汤加海域发生的海底火山喷发情况的卫星图像还通过SNS(社交网站)等广泛传播到了普通公众的手中。为了进一步利用卫星数据,还需要全社会针对利用伦理进行讨论。

日文:松添亮甫、《日经产业新闻》,2022/03/11
中文: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