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灾害及其对策(1)——防灾知识科普专题

2017年09月20日 抗灾防灾

1. 前面的话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句台词。套用这句台词,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东京,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如果你恨他,也把他送到东京,因为日本是最不安全的国家。”

笔者在日本生活了近30年,工作就是花百姓的税金来规划、设计各种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几十年来,经历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高峰和至今没有走出的低谷;享受过安心舒适的服务,也目睹过地震、海啸、暴雨、泥石流和核泄漏的惨状,对这两个极端评价感触颇深。

为什么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在治安良好国家的排位上日本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据英国周刊杂志《The Economist》2015世界综合安全度TOP50的评价,东京名列第一、大阪名列第三。

治安好。在拥挤的电车上没人会惦记你插在屁股口袋里的或放在敞口拎包里的钱包和手机;你喝醉了酒忘在酒馆、出租车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物品大都能找得回来。

饮食安全。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几近我们国人所说的洁癖程度。渴了,找个自来水龙头拧开就能喝;馋了,随便找个酒馆饭店吃一顿不必担心卫生问题。

商家守法。从日常用品到高档首饰,只要是商店里卖的都是货真价实,你觉得不满意可随时退货。

当然,再安全的国度也会有杀人、食物中毒和贩卖假货、骗财骗色的个别案例,这个另当别论。

可为什么又说日本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

灾害太多。自古以来灾害可把日本给害苦了。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对世界上616个都市的自然灾害风险度的评估,东京、横滨高居首位。虽然日本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8%,而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次数却是世界总数的1/5(图 1),活火山数占世界活火山的7.0%,平均每年有十来次台风路过,有3次台风登陆。一到梅雨和台风季节,暴雨、洪水、滑坡等更是家常便饭(图 2、图 3)。每天的头条新闻不是狂风暴雨、惊涛拍岸,就是地动山摇、土崩瓦解。

一句话,就是老天爷不太眷顾日本,每年总要弄出点动静来让人民破财免灾。近年来,地球温室效应致使台风变得更强,加剧了台风灾害的危害。换句话说,只要你呆在日本,哪天碰上突发灾害就跟你出门碰上个老同学一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Document

图 1 今后30年内发生海沟型地震的概率(2015)(*1)

Document

图 2 日本的海岸灾害(*2)

PHOTO

图 3 日本311大地震海啸造成海堤的破坏(宫城县海岸,李鸥摄,2011.4)

今年年初,笔者认识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事务负责人米山春子,曾答应为《客观日本》写几篇有关防灾减灾的科普文章,只是手懒一直拖延至今才得以兑现。

笔者几十年来与灾害打交道,自然对灾害比较上心,写这个题材还算是容易。只是日本灾害种类多,有关论著更是汗牛充栋,用一两篇文章根本无法概括。因此借助《客观日本》,笔者准备写《日本的灾害及其对策》的科普系列。按灾害分类来写,以期读者对日本的自然灾害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欢迎有志者积极参与。

这里解释一下,日语的“対策(たいさく)”多被翻译成中文的“防治”,但在防灾减灾领域里,这一词汇还有“预防”和“对应”的意思。所以在标题中直接引用了“对策”一词。

在以后的文章里,我尽可能用大白话和简单易懂的图表来叙述灾害的现象、特点、发生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让读者知道我们的这个近邻是如何与灾害打交道的。

2. 自然灾害的分类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灾害”两大类、并按6种诱发原因把自然灾害分为30几类。

表 1 自然灾害的分类(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3)

灾害分类

诱因

灾害(次生灾害)

气象灾害

河川洪水、内涝/坡面破坏(崩塌)、泥石流、滑坡

雪崩、积雪/冰雹、霜冻

强风、龙卷风/风暴潮、波浪(海岸侵食)

落雷(森林火灾)

气候

干旱、冷夏

地震・火山灾害

地震

地基震动/地基液化/坡面破坏(崩塌)、岩石崩塌/海啸/地震火灾

噴火

火山灰、火山喷石、火山喷气/火山溶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山体破坏(崩塌)、岩屑崩塌/海啸、地震

而中国气象总局则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4)。

3. 有关灾害的科普

今年8月23日,台风“天鸽”重创了澳门。百姓们的怨怒矛头直指澳门气象局,狠批其不吸取以往教训、预报迟缓、缺乏防灾意识,致使澳门气象局局长不堪重力而辞职(*5)。其实,风暴潮受台风规模和路径变化影响,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精确预报。笔者认为,科普宣传、政府与国民互动不到位,百姓对风暴潮的不确定性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也是导致气象局局长辞职的一个因素。

科普很重要,在防灾减灾领域里有关国民的生死安危,科普尤为重要。而在中国国内,学者专家们对撰写科普文章大多不屑一顾。你摆弄的玩意儿百姓们看不懂,百姓们需要的知识你又讲不明白。这些都会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致命的盲区或障碍。

文/李鸥(日本国土防灾技术株式会社 顾问)


(*1)海岸をめぐる現状と課題(2015.10)
(*2)国土交通省HP
(*3)防災科学技術研究所HP
(*4)中国气象网HP
(*5)央视网(201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