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女子大学等研究发现,生活在奈良公园(奈良市)的野生鹿在经历新冠疫情后,不再做出耷拉耳朵和低头等“鞠躬行为”。游客锐减后,出没于奈良公园的鹿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如同住宅区的乌鸦翻食生活垃圾等现象显示的那样,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存在密切关系,但调查人类活动的减少对生物造成的影响的报告还较为少见。
鞠躬是为了得到“鹿仙贝”吗?
据奈良女子大学研究院自然科学系生物科学领域的游佐阳一教授(动物生态学)介绍,野生鹿原本就有在攻击前感到压力而低头“鞠躬”的行为。但生活在奈良公园周边的鹿发现游客后,就会靠近游客并为了得到“鹿仙贝”而鞠躬。而同样可以与鹿进行互动的旅游胜地宫岛(广岛县廿日市市)的鹿却并没有同样的行为,只有生活在奈良公园周边的鹿才会为了得到食物鞠躬。奈良公园的鹿不与其他地区的鹿互动,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人鞠躬的行为可以说是奈良特有的景象。

奈良公园的鹿发现游客拿着鹿仙贝时,就会耷拉下耳朵和低头鞠躬来讨食(由奈良女子大学提供)
新冠疫情改变人与鹿的关系
奈良女子大学的许多学生在旅游行业兼职打工,为了帮助因疫情收入减少的学生,大学于2020年6月推出了教师聘请学生进行研究的“以疫情、后疫情时代为主题的研究” 补助金项目。
游佐教授在疫情之前,便负责一年一次统计鹿的头数实习和关于鞠躬行为的课程,借助该补助金项目,2020年6月~2021年6月进一步增加了实习的频率,每月都会雇佣本科生统计奈良公园内的鹿的数量。另外,还购买了价值10万日元的鹿仙贝(10个装,每盒200日元),开展了由一人展示鹿仙贝,另一个人将鞠躬的行为拍成视频并计算次数的研究。
结果发现,在访问奈良市游客较多的2019年,平均一次调查中出没于奈良公园的鹿为167头,但随着疫情的扩大,在游客稀少的2020年锐减到平均65头。看来不仅人在避免三密(密闭、密集、密接),鹿也是一样。
此外,在比较疫情前的2016年9月~2017年1月和疫情中的2020年6月~2021年6月随机选择的20头鹿的鞠躬行为次数后发现,疫情前平均为10.2次,而疫情中则减少到6.4次。

2020年6月~21年6月奈良公园三地点的游客数量和鹿的出没数关系图。游客增加时鹿也会增加(供图:奈良女子大学)

2020年6月~21年6月奈良公园内、奈良国立博物馆周边的鹿鞠躬次数与游客数量关系图。游客减少时鞠躬次数也随之减少(供图:奈良女子大学)
青丹好奈良,奈良的鹿学会与人共生
鹿原本以草、橡子、落叶为食,用米糠做成的鹿仙贝仅占其饮食的2%左右,对鹿而言它不过是一种零食。因此,即便说游客减少了,鹿也不会因此而饿死。
对于只有奈良公园的鹿会鞠躬的行为,游佐教授提出了如下假设:“很久以前,在奈良的都城,鹿因为害怕人类而感到压力,便出现了低头鞠躬的动作,但随着奈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后,知道可以从人类那里得到鹿仙贝的鹿开始低头鞠躬催促喂食”,并且这种行为被代代相传下来。
关于推进研究的意义,游佐教授表示:“国外有报道称,当人们因新冠疫情避免外出时,居住在居民区的鸟儿开始鸣叫。野生动物在与人类的接触中产生的行为,如果不再和人类接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清楚之处还很多。”
该成果于5月16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Plos One》的电子版上。随着奈良公园游客数量的恢复,研究团队将继续观察鹿的出没数量和鞠躬次数是否会恢复如常。
虽然有人认为野生动植物受到人类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只要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问题。与动物共生的社会需要让人类和动物都感到舒适。如果将奈良公园里受人的增减影响的鹿的鞠躬行为看作是人与动物交流的一种方式,那么剩下的课题就是思考如何在保护的同时欣赏野生动物。
原文:泷山 展代/JST Science Portal 编辑部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相关链接】
奈良女子大学新闻稿“阐明新冠疫情引起的人类活动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奈良县奈良公园室“与天然纪念物‘奈良的鹿’互动的适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