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东瀛育儿记】妈妈,明天“课堂参观”!

2018年05月02日 中小学教育

云霞般的樱花开过后,日本就迎来了杜鹃花的季节。一夜春风吹过,杜鹃花白象雪、粉如云、红似火,漫天遍野,让路旁和校园充满了一片应接不暇的美丽。

PHOTO

杜鹃花开的时候,日本各个学校一年中的第一次“课堂参观”也就要开始了。

所谓“课堂参观”,其实就是学校开放校园、让学生家长们来到学校参观孩子上课的日子。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年都会有三到五次的“课堂参观”。近年来在大城市还出现了“学校公开周”,也就是一个星期内家长们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自由选择希望参观的课程。不仅上课时间,甚至课外休息和午休吃饭时间、扫除时间或者放学时间,都可以成为参观的对象。

日本的学校通常分三个学期,春天新生入学到暑假为第一学期,暑假后开学到元旦前为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则从新年过后到三月末。基本上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实施一次“课堂参观”,春天开学后迎来的就是整个学年的第一次参观。

PHOTO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参加了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儿子明明的“课堂参观”。这也是开学后第一次见到明明所在三年级三班的新班主任和新同学。这时候的家长们通常都会有一些忐忑不安或者期待——想知道今年分到了什么样的班主任,是经验丰富?还是刚出校门?也想知道今年同班的同学是什么样的孩子,有没有格外调皮让老师招架不住的小家伙。而明明则从前一天晚上就表现得异常兴奋,“妈妈,明天‘课堂参观’!可千万别忘了呀!”。看着他胖嘟嘟因兴奋有些微红的小脸,我猜测他是真心喜欢妈妈看看他在学校的样子。

“课堂参观”从下午一点半开始,开始前十分钟左右家长们就已经陆续来到了班级门口。大部分是妈妈参加,也有从公司请假前来的爸爸。大家在花名册上签了名字后便进入教室后方,“课堂参观”就是爸爸妈妈站在教室后面或两侧看孩子们听老师讲课。

明明的新班主任是一名二十八九岁的女教师。因为刚刚结了婚,所以改成了丈夫的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此,老师漂亮白皙的面庞上洋溢着一种稳重而坚定的幸福感。

PHOTO

教室里一共坐了38个小学生分成两边,每边两排相向而坐,他们的右边是班主任老师和讲台。左边和四周站满了来“课堂参观”的家长们。铃声响了,一个小朋友喊了一声“起立”,大家站起来把椅子放回桌下,一边面向老师行低头礼,一边说“请多多关照”,之后拉出椅子坐回位子上开始上课。后来,我发现每个孩子在举手起立发言时,也一定会站起来先把座椅推回到桌子底下,哪怕要回答的只是一个很简短的问题,大家也不会忽略这个动作,并且每个人都做得非常自然。

有趣的是日本的孩子们不会在家长面前“挺胸抬头,两手并拢”,也没有“坐如钟,站如松”,用我小时候接受教育的眼光来看,甚至有些松散,但他们好像非常自然平常,没有一丝一毫要做给家长看的样子。

今年三年级的课堂参观是“社会”课。三年级的“社会”课,先介绍社会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工作和产业,之后教授孩子们如何看地图、学校周围有什么样的建筑物等,逐渐进入到简单的日本地理和历史知识。

当天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学习地图的看法,老师让孩子们以学校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方向,了解学校周围有什么样的建筑,在地图上应该在什么位置等等。孩子们认真听老师介绍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及其表述后,就在老师的引导下纷纷举手发言,站起来向大家推荐一个学校附近你想让大家知道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标明位置,用语言表述这个地方在学校的什么方位。

PHOTO

孩子们并没有紧张、腼腆和羞涩,大家很轻松自然地举手发言,甚至还有叽叽喳喳的对话,也有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老师则微笑地看着大家,眼睛里充满了鼓励。于是,有的孩子介绍了学校南面带水池子的公园,因为他下课后最喜欢在那里玩耍;有的孩子介绍了学校东北方向邮局旁边刚开张的意大利冰淇凌店,惹起了一阵欢声;还有的孩子介绍了学校南部电车站附近的大学医院,因为那里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有一个孩子向大家介绍了学校旁边也就是东面的树林,那里可以登高望远,天晴的时候能够看见富士山尖;更有一个孩子向大家介绍在学校东部有一个公园,说是一到秋天枫叶由绿变黄变红,五颜六色像个调色板。他们一边介绍,老师一边将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图画或者照片一一地固定在地图上面。

PHOTO

这时候明明也举起了胖胖的小手,告诉大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便利店附近有一个路段,那里一到了樱花季节便成了樱花隧道,粉红色的樱花衬着蓝蓝的天空,很是美丽。说着他向老师递上了自己事先画好的樱花隧道。老师接过“樱花隧道”,用磁铁块儿将它固定在了地图上学校西北方向的便利店附近。

PHOTO

老实说,听了孩子们的答案,我有些惊讶了。在我的想象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某一个场所的地点,却没有想到孩子们的答案超出了一个场所而是一段记忆、一片风景。他们介绍的场所里有冰淇淋的甜蜜,有对富士山的憧憬,有对自然的敬仰,也有对美好景色的向往,更有他们天然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他们小小的脑袋中绝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小的空间,虽然还只活了短短九年的人生,他们却充满了联想和感性。而这种联想和感性,没有被束缚,他们充满了自由和放松。

明明回到自己的位置拉出椅子坐回去,同时一瞬间用不易被察觉的眼光注视了站在对面的我,我没有忽略这个瞬间,微笑着悄悄竖起了大拇指,向他回报了一个不易察觉的赞。他的脸上顿时呈现了一种母子相连的自豪。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发现了日本学校的“课堂参观”的妙处,我看到了要和儿子相处一年的三年级三班的小同学们的个性和精彩,也看到了儿子在家里所不易被察觉到的侧面。平时的明明在家里是那么搞笑,那么随意,那么夸张地调皮;而在学校,我却看见了一个细致感性、有表现力而又自信的小男生。

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过去了,这堂课结束前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大家有什么感想?”

一个男生说:“我从不知道学校东边还有一个能够在秋天看枫叶的公园!”

另一个男生说:“下次我想在春天的时候去看看学校西边那条樱花隧道!”

一个女生说:“我不知道学校旁边的树林里还能看到富士山,以后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

这时候脸上始终洋溢着稳重和坚定的班主任老师,微笑地发话了,“下个星期,我们找一天去那片树林看看富士山”。

社会课的“课堂参观”就这样在孩子们充满期盼的感想中结束了,整堂课上我没有看到一点做作和紧张,但我看到了三年级三班这个小小的“社会”,他们每个小成员是那么纯真,那么自然而感性,那么自由而自律,又是那么地热爱生活。

PHOTO PHOTO

我突然想起了三十多年前自己经历过的一次难忘的“课堂参观”。那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校长要来听班主任老师的语文课,在上课前一天,我们被班主任老师很好地武装了一番,从站姿到坐姿,从背手的要求到说话的音量。全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严格指导下非常紧张地迎来了校长,但由于要求太多,在课堂上面对着幻灯片进行看图说话时,大家没有人敢举手,空气紧张得好像划一根火柴就会爆炸。最终,是我在众目睽睽中举手第一个发了言,于是得到了老师的盛赞。虽然小学二年级的我在受到表扬时也不无自豪,但那种紧张的气氛时隔三十多年依然难以忘怀。

回家的路上,作为一个育儿中的妈妈,我不禁有些感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恪守成规、善于竞争、会察言观色的小大人?抑或是培养自由自律、热爱生活而充满感性的心灵?倘若教育束缚了自由、束缚了感性和心灵的自然滋长,这样的教育,它是不是值得?作为一个母亲,也许应该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做好孩子们心灵的第一守护人。

PHOTO

供稿:王景贤
编辑 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