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大学】(四十二)东京都立大学:追求大都市社会的理想形态

2021年10月01日 高等教育

东京都立大学是日本首都东京开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2005年以“首都大学东京”的名称合并重组了“东京都立大学”、“东京都立科学技术大学”、“东京都立保健科学大学”和“东京都立短期大学”4所大学,2020年4月又将大学名称变回为“东京都立大学”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东京都立大学在重视与东京都和东京市民的联系的同时,广泛进行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各项研究,将推动人类智慧的进步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title

东京都立大学南大泽校区正门(摄影:JST客观日本)

下面根据东京都立大学的官网内容来看一下该校的变迁与现状。

东京都立大学提出的基本理念是,以“追求大城市中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为使命,传授并研究广泛领域的知识和高度专业的学术内容,同时通过与教育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等的合作,取得立足于大城市的教育研究成果,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独创性的人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贡献。

title

秋天的南大泽校区。今年校园内还开设了新冠疫苗接种中心(摄影:JST客观日本)

前都立大学创办于1949年

下面来看一下东京都立大学2004年作为首都大学诞生之前的历史,以及作为“首都大学东京”诞生后到改回都立大学前经历的变迁。

构成“首都大学东京”核心的前都立大学成立于1949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29年前后开始陆续诞生的高中和专门学校为母体。具体来说包括旧制府立高中(1929年设立)、都立工业专门学校(1940年设立)、都立理工专门学校(1943年设立)、都立机械工业专门学校(1944年设立)、都立化学工业专门学校(1942年设立)和都立女子专门学校(1943年设立)6所院校。其中最古老的府立高中为7年制,包括4年的普通科和3年的高等科,学校最初设在东京府麹町区永田町,3年后搬到了东京都目黑区八云。

合并以上6所学校成立的前都立大学在成立之初有人文学部、理学部和工学部3个学部。人文学部主要是旧制府立高中的延续,理工类的4所专门学校则由理学部和工学部接管。4年后的1953年增加了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社会科学研究科(硕士)、理学研究科(硕士)和工学研究科(硕士)等大学院硕士课程,1955年又在各大学院研究科设置了博士课程。

前都立大学1957年从人文学部独立出了法经学部,1966年法经学部拆分为法学部和经济学部,变成了5个学部的体制。随着学校组织扩充,八云校区以及理学部和工学部所在的深泽校区变得不够用,因此1991年将校舍搬到了东京都八王子市南大泽。之后继续大幅扩充设施,目前大学的本部也位于南大泽。

title

南大泽校区体育馆屋顶(摄影:JST客观日本)

合并4所大学,诞生“首都大学东京”

都立科学技术大学始于1954年设立的都立工业短期大学,之后与都立航空工业短期大学合并,于1972年作为都立工科短期大学成立,1986年更名为科学技术大学。

保健科学大学将1986年成立的都立医疗技术短期大学并入了都立保健科学大学保健科学部及专攻科和保健科学研究科(硕士、博士课程)。

都立短期大学是通过对1954年成立的都立商科短期大学和都立立川短期大学等进行重组和合并等,于1996年成立的5学科制短期大学。

合并了上述4所大学的“首都大学东京”于2005年4月1日成立。上述4所大学最初作为“首都大学东京”继续存在,在校生毕业后关闭。

“首都大学东京”由都市教养学部、都市环境学部、系统设计学部和健康福祉学部4个学部,以及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社会科学研究科、理学研究科、工学研究科、都市科学研究科和保健科学研究科构成。其中,都市教养学部于2018年被分散并入人文社会学部、法学部、经济经营学部和理学部4个学部,部分内容被都市环境学部和系统设计学部接管。2012年设置了助产学专攻科。研究生院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科于2018年被拆分为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和经营学研究科等。

title

校园参观日~荒川校区(健康福祉部)

2020年4月,由于“首都大学东京”的名称认知度较低等原因,因此又改回“东京都立大学”。虽然从“首都大学东京”成立之前的前都立大学接管了很多设施和人员,但在组织上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延续性,校方表示“并不是前都立大学的复活或者回归”。

东京都立大学提出了3项重点推进的课题,分别为“从物质循环和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角度出发,为改善城市环境做贡献”、“建立以动态产业结构支撑城市社会发展的高度智能社会”、“构建为城市社会居民的健康和长寿提供支持的系统,实现充满活力的长寿社会”。

本科学部和研究生院的组织与首都大学东京时代相同。学部有人文社会学部、法学部、经济经营学部、理学部、都市环境学部、系统设计学部和健康福祉学部7个学部及一个助产学专攻科,研究生院有人文科学研究科、法学政治学研究科、经营学研究科、理学研究科、系统设计研究科、都市环境科学研究科和人间健康科学研究科7个研究科。

title

南大泽校区图书馆本馆(摄影:JST客观日本)

人文社会学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能回答作为日益变化的社会中的一员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社会等问题的知识和思考能力。该学部针对人类的心理、教育、语言、文学、思想、历史以及社会和文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各种研究,由人类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2个学科构成。大一时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基础通识科目。之后确定自己要学习的专业领域,大二开始分班。然后学习专业领域,并着手撰写毕业论文。进入专业领域课程后,变成小班授课制,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

法学部由法律学课程和政治学课程构成,均彻底践行小班制。经济经营学部由经济学和经营学2门课程构成,通过提供经济学和经营学的系统课程,开展通识教育和高度专业的先进教育。

理学部为了尽量接近解决自然界的奥秘和疑问的答案,开展培养学生掌握真正实力的教育。分为数理科学科、物理学科、化学科和生命科学科。

title

南大泽校区人文社会学部前

对“城市”进行多角度研究”

都市环境学部以构成城市环境的自然、人类、社会、物质、能源、信息、构造物/人造物及公共政策等为关键词,深入思考不断发展的城市功能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大城市的能源高度利用与稳定供应、基础设施的老化与更新、大规模灾害的应对、城市与地方经济的振兴,少子老龄化的应对、与各种人的共存,以及行政和财政的运营状态等各种课题,并进行学习和研究。

未来的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不能让后代“买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实现这种理念,必须清楚自然环境的力量和实际情况,推进考虑环境负荷的能源和材料开发。都市环境学部将努力培养学生掌握能为创造这样的技术和方法论做贡献的知识和技能。该学部由地理环境学科、都市基础环境学科、建筑学科、环境应用化学科、观光科学科和都市政策科学科6个学科构成。

系统设计学部是根据从智能手机到机器人和行星探测器等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世界中的各种技术和系统并不是仅利用一项基础技术,而是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多种技术联动和融合来实现的事实,具体推进教育研究的独特且先进的学部。由旨在通过编程及数学和逻辑思考创造社会价值的“信息科学科”,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工学科”、“机械系统工学科”、“航空宇宙系统工学科”和“工业艺术学科”5个学科构成。

健康福祉学部旨在培养从事保健医疗的专业人员。由护理学科、理学疗法学科、作业疗法学科和放射线学科构成。

title

青鸠祭 ~ 荒川校区校园艺术节 ~(2012年)

在东京都立大学本部所在的南大泽校区,大一时所有学部的学生都要在这里学习1年的基础科目,另外人文社会学部、法学部、经济经营学部、理学部和都市环境学部5个学部的学生在该校区学习。此外这里还有开展新一代能源和基因组分析等先进研究的研究中心所在的项目研究大楼、收集了植物标本的牧野标本馆,以及作为留学生交流场所的国际交流会馆等。系统设计学部位于日野校区,健康福祉学部位于荒川校区。

东京都立大学2009年设立了国际中心。目前与海外约200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国际化。

title

南大泽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摄影:JST客观日本)

国际课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留学方式包括自费留学、公费留学和交换留学等。自费留学除普通选拔外,还有以留学生为对象的选拔方式,合格后国际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获取签证等)及帮助留学生安排宿舍,还准备了学费减免制度和奖学金制度等。

国费留学(文部科学省奖学金)包括大使馆推荐和大学推荐,但仅针对研究生,而且录取人数非常少。另外,还有利用东京都为了与世界各城市共同发展,以培养负责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人才为目的于2015年设立的基金接收的学生。

东京都立大学与海外的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利用该制度接收到都立大学学习的学生。外国留学生截至2020年5月合计为638人,包括本科生111人,研究生439人,其他88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多,自费留学生为429人,都市外交留学生为15人,合计444人。

学生数量方面,本科生为6538人(其中女生2791人),专攻科为10人(女生10人),研究生为2246人(女生652人),合计为9059人(女生3520人)。教师人数为647人(其中女性为133人)。(均为截至2021年5月的数据)

title

都市祭 ~ 南大泽校区校园艺术节~

东京都立大学目前的校长为大桥隆哉,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系研究科,并取得了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东京都立大学,担任理学部助教授,1998年升为教授,2005年起任首都大学理工学研究科教授,2016年任校长助理,2017年任副校长,2021年4月起担任校长。专业为宇宙物理学。

日文:泷川进
照片:除署名外均出自东京都立大学官网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