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的大学】(七)名古屋大学:“自由阔达”的校风培养卓越的研究能力

2020年07月07日 高等教育

名古屋大学始终以建校之初的“自由阔达”校风为传统,2000年制定的大学学术宪章中提出的两个基本目标也是遵循这一传统制定的——“通过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追求真理,创造世界顶尖的知识成果”,以及“通过重视自主性的教育实践,培养富有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勇于探索和挑战的知识人才”。

title

名古屋大学正门(照片:張璐琦提供)

▽诞生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进入21世纪后,获得诺贝尔奖的13位日本人中有6位与名古屋大学有关,可以说,这充分表明了名古屋大学的研究能力在“自由阔达”的校风下开花结果,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2020年4月1日,名古屋大学合并了同为国立大学的岐阜大学,首次在日本成立“东海国立大学机构”。以前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法》规定,一家法人只能运营一所国立大学。但2019年5月修订了法律,一家法人旗下运营多所大学的“伞式”结构解禁,东海国立大学机构就是法律修订后日本成立的第一家伞式运营机构。

担任该机构负责人的名古屋大学校长松尾清一讲述了自己的抱负:“计划打造全新的国立大学,使之成为未来可能会改变日本大学的原型之一。”

日本全国的国立大学根据重点推进的教育和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响应地区需求,在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做贡献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大学;(2)在优势和特色领域推进世界一流教育研究的大学;(3)开展世界最高水平教育研究的大学。名古屋大学属于第三种,岐阜大学属于第一种。松尾校长表示:“现在是地方也走向国际化的时代。大学仅仅扎根于当地或只进行国际竞争是不够的。所以计划通过合并打造出贯通地方与世界的‘第四类大学’。”

title

丰田讲堂

下面就根据名古屋大学官网上的校长致辞等来看一下该校的历史和现状。

近年来,名古屋大学一直在致力于国际化、男女共同参与和社会贡献。关于国际化,着眼于以下三个视角。第一,从重视欧美的单一视角向多样化视角转变。日本所在的亚洲地区具备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日本必须与亚洲国家合作共存才有未来。名古屋大学面向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地启动了很多项目。第二,促进双向人才交流。目前名古屋大学的在校留学生总数约为2600名,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约16000名)的16%。另外,包括短期留学在内,该校学生在校期间到海外留学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通过积极推进这种双向人才交流,既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又构筑了国际人才网络。第三,强化支撑国际化的英语教育。在通过各种语言课程为日本学生提供支持的同时,还开设了1140个英语讲座课程,全英语教学的课程也在不断增加。

title

名古屋大学的校园祭“名大祭”

▽致力于男女共同参与

名古屋大学还积极致力于男女共同参与。无论是建立保育所还是引进小学生托管制度,名古屋大学在日本全国的国立大学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还扩大和支持女性研究人员的聘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女性研究人员。女性教职员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事业,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名古屋是日本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名古屋大学作为当地的核心大学,肩负着社会各界的厚望。该校认为,地区贡献与国际化并不冲突,两者反而可以相互促进。名古屋大学与国家、地方政府、产业界、大学以及市民紧密协作,面向未来打造了充满活力的地区,为推进与世界的交流,开展了各种合作项目。

名古屋大学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治初期的1871年(明治4年)名古屋县(还有一种说法是名古屋藩)成立的临时医院和临时学校。之后几经波折,于1881年更名为爱知医学校、1903年又更名为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更名为县立爱知医科大学。

在大都市名古屋设立综合大学是当地人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们坚持不懈地强调这种必要性,1931年,随着爱知医科大学被移交给政府管理,终于创办了名古屋医科大学,并为1939年创办名古屋帝国大学铺平了道路。据说巨额的建校费用全部由爱知县的捐款承担。

名古屋帝国大学建校之初只有医学部和理工学部两个学部,1942年,理工学部拆分为理学部和工学部,翌年又成立了航空医学研究所。但随后战争:升级,大学在名古屋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直至1945年年日本战败。

在战后的民主化和重建过程中,名古屋帝国大学于1946年废除航空医学研究所,成立了环境医学研究所。1947年更名为名古屋大学,1948年设立文学部和法经学部,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大学。

另外,在1949年实施的学制改革中,名古屋大学作为新制大学重新起航。当时拥有文学部、教育学部、法经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以及环境医学研究所和空电研究所(现在的太阳地球环境研究所),同时还吸收合并了第八高等学校、名古屋经济专门学校(原名古屋高等商业学校)和冈崎高等师范学校等。第二年将法经学部拆分为法学部和经济学部,并于1951年设置了农学部。然后又在1953年设立新制大学院(即研究生院),1955年设立医学和农学两个研究科,至此,全校所有学部都设置了研究生院。

title

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

▽设施集中到东山校区

尽管战后面临着局势混乱、物资匮乏、财政紧张等困难,但名古屋大学的教职员、学生和毕业生通力合作,努力从战争的灾难中重建,并将分散在各地的学部设施集中到东山。此外还在民间慈善组织的支援下接连建设了正式的讲堂和图书馆。1960年,丰田讲堂竣工,成为名古屋大学的象征,1964年又建设了古川图书馆(现在的古川纪念馆),随后还相继成立了等离子研究所和水圈化学研究所等教育研究组织。

title

名古屋大学东山校区

1990年代以后接连设置了没有相应的本科学部的大学院独立研究科。此外还分别设置了国际开发研究科(1991年)、人类情报学研究科(1992年)、多元数理科学研究科(1995年)、国际语言文化研究科(1998年)、环境学研究科(2001年)以及情报科学研究科(2003年)。

另外,既有学部也随着推行大学院重点化,改组为以大学院为中心的组织。在学部的教育体制方面,1993年废除了教养部,翌年引进4年一贯制教育。同年还设立了第9个学部——情报文化学部。

2004年,名古屋大学与日本其他国立大学一样,作为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迈向新的阶段,之后设立生态乌托邦科学研究所(2005年),后又将该研究所改组为未来材料与系统研究所,并新设宇宙地球环境研究所。

名古屋大学目前有9个学部(文学部、教育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情报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农学部)、14个研究科(除9个学部的研究科外,还有国际开发研究科、多元数理科学研究科、环境学研究科和新药科学研究科等)、3个附属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未来材料与系统研究所、宇宙地球环境研究所),以及3所全国共同利用设施等。拥有教职员近4千名,本科生9600名,研究生6200名(其中包括2640名外国留学生)。

名古屋大学共有鹤舞、大幸和东山三个校区,但前两个校区内主要是附属医院和医疗护理相关的设施及学部,其他学部和大学院等全部集中在名古屋市东部的东山校区。

与名古屋大学有关的诺贝尔奖得主如下:

获奖年度与奖项 获奖者 获奖成果 学位及职务
2001年化学奖 野依 良治  基于手性催化剂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京都大学工学博士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CRDS中心主任
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
2008年化学奖 下村 脩
(2018年10月去世)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与开发 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
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
2008年物理学奖 小林 诚  预言自然界至少存在三代以上夸克,发现了对称性破缺的起源 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
日本学术振兴会理事
学术系统研究中心所长
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
益川 敏英 同上 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
名古屋大学素粒子宇宙起源研究机构名誉机构长
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
2014年物理学奖 赤崎 勇 发明可作为节能白色光源的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 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
名城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名城大学终身教授
天野 浩  同上 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
名古屋大学未来电子集成研究中心长
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

日文:泷川 进
照片无特别注明均取自名古屋大学FaceBook官网
翻译编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