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蒋"述日本: 清明节樱花季再看日本人的自杀问题

2017年04月10日 人物往来

清明节樱花季再看日本人的自杀问题

生而为人,必有一死。

死亡,是每一个人自出生那天起,就要面临的问题。昨天是中国的清明节。笔者应国内电视台的请求,采访了几位日本人,听听他们的生死观。一位正和同学在樱吹雪下浅饮的男大学生说,“在日本的诗词里,经常会把死亡比喻成樱花凋谢,这是对死亡的一种认识,日本有这样的文化。所以死亡有它令人恐怖的一面,也有它看上去美的一面。日本人对死亡大多是这样的看法。我个人是这么感觉的。”

的确,日本有句俗话:“花数樱花,人数武士”。樱花凋谢的特点,就是在一夜之间,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就像在片刻间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生命。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对死亡、都自杀行为持有一种奇怪的诗化与尊重的国家。或许这也是日本人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吧。

由于日本是东亚最早形成城市化社会的国家,价值观多元化,因此日本人大概都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把自己怎么样的包容心,和一份不管自己怎么样,都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责任感。在这样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里生活,人与人之间自然就形成了界限,不会随意地去关心、关注别人的生活。这在日本,被视为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民族文化与社会内核,都令日本过于诗化与尊重自杀行为了。其实在多数情况下,自杀只是人生危机中的一时之念,很难说是100%的想自杀。有些人自杀未遂被救后依旧能够很好的面对生活,这也说明了自杀这件事,是不能完全听之任之的。

如今,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不仅在先进国家当中史无前例,就连发展中国家都很难“望其项背”。日本15岁至40岁的死亡人口当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不是患病也不是车祸,竟然是自杀。2017年3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一项估算结果显示,日本2016年由于自杀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4590亿日元以上。但事实上,这一数字,已经比日本《自杀对策基本法》实施前一年的2005年,减少了992亿日元。

日本的《自杀对策基本法》实施于2006年,该法将防范自杀提升到了全社会集体应对的地位上。从2006年开始,日本政府还每年都发行一部《自杀对策白皮书》,归纳总结当年自杀的概况和自杀防范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显然,日本是从上而下地关注自杀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长期性、综合性工程,逐渐建立起家庭、公司、学校各个方面的立体网络,从细微处入手,并长期坚持贯彻了下来。

比如每年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从9月10日开始的那一星期,也是日本的“预防自杀周”。各地方公共团体在此期间举办各种活动,推进民众对自杀的认识和防止自杀的重要性。日本各政府部门也都设有专门的咨询窗口,为抱有各种苦恼的人提供帮助。如日本厚生劳动省设有“确保心理健康、防止过劳死和自杀”的咨询窗口;日本金融厅设有借款问题的咨询窗口;日本内阁府设有生活方面的咨询窗口。同样,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也都设有咨询窗口。无论是债务、健康、工作、家庭的烦恼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咨询窗口和对象。在东京、大阪等地,还有非盈利组织成立的“自杀防止中心”,24小时接听电话,为想不开的人劝解,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东京的“自杀防止中心”的热线电话,平均每年有超过1万名以上的咨询者。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咨询者的人数,很多人的苦恼不是一次、两次电话就可以消除的。这是一项长期性的跟踪性“服务”。

3月,是日本的樱花季,也是日本毕业季、就业季,处在人生转折期上的人难免会遭受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强烈冲击,所以3月也是日本自杀最为集中的月份。为此,从2009年起,日本政府又将每年的3月定为“自杀对策强化月”,通过电视广告、杂志广告、宣传海报来提醒大家关爱身边的人,重视自己的生命。

2014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还专门为了防止儿童自杀,制作了《有关推广预防自杀教育的辅导书》,这是作为日本最高的教育管理部门,首次直接以儿童为对象,进行防止自杀的预防性教育。

日本文部科学省为了全面、正确掌握儿童自杀的情况,还专门设立了“关于预防低龄学生自杀的调查研究协助者会议,无论是低龄学生自杀还是怀疑是自杀的死亡事件,校方都必须确认相关记录,找教职员工了解情况,制作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书提交给教育委员会和文部科学省,尤其是跟学校生活相关的因为欺凌、体罚、成绩、同学关系等,教育委员会还要请外部专家加入调查。不仅如此,日本文部科学省还规定,校方要对自杀学生的同班同学、朋友进行心理辅导等。以上,只是日本校方的“善后”工作,作为“准备”工作,教职员工还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变化,最近有没有不修边幅、成绩下滑、上课睡觉、情绪低落等,在征得其父母同意、许可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特殊的生命教育,让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能及时回头,真正地起到预防的作用。

作为儿童、低龄学生,生活往往是两点一线,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因此,光是校方做到位也不够,家庭里父母的配合也必不可少。为此,校方还为家长们也提供了预防自杀教育的辅导书,上面有详细的问与答的实例。比如,校内出现了学生自杀事件,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进行说明,如果孩子的朋友自杀了,家长应该从哪个角度帮助孩子排解,不让孩子产生罪恶感和丧失感的。真可谓是细致到家的生命教育。

据WHO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的自杀人数是要高于日本的。尽管有观点认为,自杀人数增多,是经济上升时期会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但也不能对“规律性现象”太坦然受之。很多现象,不一定非要等到不可收拾才去收拾。

文・照片/ 蒋丰(《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