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蒋”述日本: 日本正从“汽车大国”降级为“自行车王国”

2017年03月09日 人物往来

17_0309_1.jpg

在日本生活过的华人都知道,日本喜欢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标榜自己是“汽车大国”,电视里无论是报道中国奥运会、世博会还是PM2.5,总要放一段北京交通高峰期西直门数百辆自行车穿流的影像,通过视觉刺激将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的印象,一遍遍烙印进“汽车大国”民众的脑洞里。

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到日本观光、“爆买”的中国游客都奇怪的发现,号称“汽车大国”的日本其实是遍地自行车,大小车站都有专门停放自行车的 “驻轮场”。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购物、接孩子,日本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自行车了。日本为了对应自行车遍地的现状,甚至还研发出了地下自行车停放系统,埋藏在地下的圆柱形结构只有7米宽,但是每个圆柱子可以容纳200辆自行车,利用者只需按下一个按钮,电梯门打开后放入自行车,8秒钟便能存好,取车的时候凭卡来识别。真是令人为之惊叹,默默点上32个赞。

所以说,日本和中国究竟哪一个才是“自行车王国”呢?笔者试着按照人均数字来统计,日本是平均每1.5人拥有1辆自行车,中国是平均每2.7人拥有1辆,美国是平均每2.6人拥有1辆。日本才是地地道道的“自行车王国”啊!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人是如何摆脱“汽车大国”的偶像包袱,变成了接地气的“自行车王国”呢?

回顾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战后复兴,高速成长,重新崛起,呈现出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整个世界惊呼“日本奇迹”,整个日本讴歌“一亿人口,一亿总中流”。在经济高度成长期里,日本人的消费观念也曾膨胀到全球收购梵高油画,在欧美国家留下了“买油画跟买明信片似的”粗俗笑话。

谁料,风雨半世纪过后,有 43%的日本人都自认是经济上的“下流”阶层,大大超过了自认是“上流”的14%和自认是“中流”的36%。单单看数字,貌似日本的阶层在走下坡路。但在其背后,更有日本人消费意识的改变。通过日本总务省实施的“全国消费实态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999年,未满30岁的日本单身男白领中,私家车的普及率是63.1%。而到了2009年,普及率却跌至49.6%。本应引领潮流、引领消费的年轻人群,如今已经不再随大流,不再追求房、车和名牌这些外在的“炫富”条件,而是更多地将钱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又被命名为“草食消费者”。

其实,这是值得庆幸的,日本已经从“爆买”的满足感中清醒了过来,出现了很多反思型、减法式的消费方式,追求 “最少量”的生活。也可以这样说,日本人是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完成了消费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净化。

今天,中国虽然已经从“世界的工厂”成功转型为“世界的市场”了,从“自行车王国”跃身变为“汽车大国”,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似乎还很迷茫,所有常会被日本媒体冠上“爆买”这个和式汉语词汇。不过,净化需要一个过程,通常只有在得到物质满足后,人们才会真正地去净化消费意识和生活方式。在这方面,“弯道超车”已经没有可能了。

文・照片/ 蒋丰(作者系《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