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上海讲演后的所感一二

2017年02月10日 人物往来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在日本MOOK」・毛丹青(WeChat:danqingMAO)】

2017-01-26 毛丹青

17_0210_1_1.jpg

这星期应邀到上海日本工商俱乐部讲演,题目是《不知道日常就无法理解对方》,看上去,这个题目与标题党无关,最多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话。其实,我在2015年涂鸦涂过一个数字,表明了中日两国人员来往的逆差。

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日本旅游,以往停留在概念上的日本几乎被一一拉入了现实之中,无一不在我们自己的眼前展现,其中有真实的好,同时也有真实的不习惯,甚至包括违和感。与之相比,同样也是这些年,随着日本人到中国旅游的数字急剧下降,原来从现实中看到的中国在日本人的眼中变得越来越抽象化政治化,加之极右思潮的侵蚀,对中国报道的负面大于了正面。这一反差不小。

17_0210_1_2.jpg

与日本相比,中国年轻的一代对日本的了解,仅仅从“了解”的原动力而言,远比日本青年积极,而且经常是处于往上走的状态之中的。以《在日本》和《知日》等多种杂志书为例,不难看出其差别,因为目前在日本几乎没有一本如此描述日常的中国的同类书刊。这是一个遗憾的现象。

17_0210_1_3.jpg

我教过很多汉语专业的日本学生,有的毕业后创业了,也有的当上了外交官,与中国的结缘越来越深,但在配置课程中,我的关键词始终是“日常”,而别的什么也不是。因为我期待日本学生对中国的印象是来自于一个完全属于私人的认知,就像很多中国学生对日本的印象是作为一个“个人”的感悟而得知的一样,不夸张,不亢奋,心静如水。

同样跟上海有关系,最近我班上有一名日本学生写了她的日常小事,很好玩。现在得到了她的同意,专此实名贴出,供大家参考与评论。这些对她来说,都是珍贵的,日本学生通过中国老师的公众号可以收到对自己的汉语作文的评价,这无疑可以拉近她与中国的距离,实现作为一个“个人”的理解,与大家共同进步。

17_0210_1_4.jpg文/ 毛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