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记者俱乐部在线系列:中国经济学者代表团访问日本

2016年09月21日 人物往来

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密切,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受到日本关注,日本的报刊杂志,网络上经常出现诸如新常态,一带一路,AIIB等和中国密切相关的词语。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重要时期,邻国日本是中国学习参考的榜样,比如中国游客为何青睐日本制造,李克强总理高度评价日本的匠人精神,号召中国企业学习。可以说,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多互补的地方。同时日本的新闻媒体也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的发展制度改革。中国的发展不仅影响邻国日本,也对亚洲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带来影响。

2016年9月13日,以中国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为团长的中国经济学者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向日方媒体解读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赵晋平部长就一带一路做了发言。赵晋平称,一带一路要加强政府之间的沟通,强调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金融机制。一带一路配套的AIIB等金融机构将向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这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必要条件。一带一路有三个关键词,互利互融,绿色发展,民心相通。中国在一带一路中应发挥大国责任,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从区域出发带动全球经济发展,为他国发展提供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所长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举措。张所长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的一项政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三个原因。一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二是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三是促使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近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张所长认为其中一项原因就是全球经济过度依赖美元结算,应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进程。

记者俱乐部在线系列:中国经济学者代表团访问日本

中国经济学者代表团成员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作报告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毕吉耀所长谈到中国宏观经济时称,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高速增长变为现在的中高速增长。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变革。三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粗放式转变为创新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2020年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期,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突出,但综合判断中国的发展问题诸如金融财务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对中国来说和平发展是主题,中国将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仅进行了一半,未来发展的机会还很多,很有可能继续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院长就国有企业改革,地方政府债务和财税政策改革的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中国进行国企改革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国企的竞争力,消除产能过剩,将国企附属医院,学校等从国企中分离出去,减轻国企的社会负担。地方政府的债务方面,中央出台规定地方最高债务额度,对地方债评级的制度。刘院长同时指出,中国评估市场尚属起步阶段,成为发达国家那样成熟的评估市场尚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在积极推动财政政策,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务负担。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由原来的75%:25%变为50%:50%,最大限度地给地方财政留空间。

最后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团长向与会者汇报了G20杭州峰会的成果。周主任称杭州峰会首次运用综合财政货币金融政策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出量化目标以及优先发展领域,将发展问题作为议题提出来讨论,G20提出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加强全球和区域间主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信息沟通。

中国经济学者代表团成员报告后,回答了在场日本记者关心的诸如中国产能过剩,股市,统计数据的透明度,以及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等问题。

文/李海
编辑修改 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作者略历

李海李 海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文学博士。2012年9月开始在香港卫视东京记者站工作。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运营委员,安保政策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奖学会委员。著书《流亡日本期间的梁启超》(日语,樱美林大学东北亚综合研究所出版)翻译《日本如何面对历史》(人民出版社)监译《融冰之旅――日本原政要北大讲演录》(人民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