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轮(陶俑)

日本文化 · 艺术百科 2011年09月16日

提到埃及我们想到的是根据严格和明确的法则,雕刻出的沉重的系列法老像。这些黑色闪长岩雕塑,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千年如一日。谈及希腊,不能不说由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极富表现力的自然主义形式,这种风格对欧洲视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扩散到其他地方。说起日本,向我们展示的远古时候人们生活风貌的古代雕塑形象便自然是中空的、未上釉的埴轮陶俑。

回溯到3~7世纪,埴轮并不是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陶塑。绳文时代的土偶从公元前10000年持续到公元前300年,更为古老。尽管土偶也是著名的泥塑,但它们不是现实主义的写真。事实上一些土偶极其魔幻,有着夸张的四肢和突起的眼珠,曾经被认为描画的是在史前星际航行中到达地球的外星人。与此相反,埴轮(字面理解,泥环)的细节包括服饰、发型、工具以及建筑风格等,都是向历史学家展示同时代生活的视觉档案馆。

埴轮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坟时代,这一时代是贵族统治的社会,因此以为社会名流建造的坟墓而命名。其中一些坟墓具有惊人的规模,据说仁德天皇的坟墓也包含在内。仁德天皇是5世纪早期的一位皇帝,其坟墓占地30公顷且延伸了近500米长。最高级别的社会精英的坟墓的平面图被设计成风格各异的锁眼形状,地位稍次的人的坟墓在四周环绕。

埴轮和这些古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竖立着的埴轮在墓葬的外表面排排站立,并半嵌入泥土以保持其稳定。世界其他地方的墓葬品往往是埋在棺材内和死者一起的,由此与埴轮的位置形成了鲜明对照。尽管有些埴轮高达1.5米,但平均高度约为1米。在那位5世纪的国王坟墓外,数以千计的埴轮陶塑被用来环绕坟墓。

起初,埴轮仅仅是简单的圆柱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埴轮开始被饰以当时日常物品的形象。埴轮开始时的形状是酋长们房子上形状各异的屋脊,而其后仅限于皇室建筑和神道教神殿的屋脊。配置马鞍和马镫的骏马是最常见的埴轮动物形象,这反映了那个军事时代马匹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男人形象和女人形象的埴轮数量更多,也更让人印象深刻。人物埴轮有着椭圆形的脸和正常人的特征,穿着带袖的袍子,佩戴着耳环或是项链之类的饰品,头发有时挽着精致的发髻或是扎着一个马尾。武士们穿着铁盔甲,举着盾,背着箭袋,戴着头盔,拿着剑。萨满巫师穿着带珠子和帽子的全套服装,好像准备要主持一场葬礼。

到6世纪,喜欢建造宏伟坟墓的流行之风从上层社会吹到了贵族社会的下层,相对应的是下层社会的人们,其坟墓规模要小一些。同样是在6世纪时引进佛教,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传播。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人死后遗体的处理也发生了从土葬到火葬的变化。因此到7世纪晚期,坟墓的建造和埴轮的需求都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有钱人开始将资源投入到寺庙建造中去,以扩大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寄希望能在死后留在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

埴轮是日本古代生活极富标志性意义的陶塑。

埴轮是日本古代生活极富标志性意义的陶塑。

图文/大卫·卡博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