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多姿的日本玩偶制作史

日本文化 · 艺术百科 2011年08月17日

正如美国昆汀塔伦蒂诺执导《低俗小说》剧中的人物直言不讳,押井守提出的关于个性、人性,以及思想和灵魂本质的问题,这些哲理性的思维在《无罪》中得到了反复诠释。在这部引人入胜的电影里,一个核心的主题使押井守把对于重要事情的不同观点表达出来,这个主题就是玩偶。他说:“日本人相信玩偶是有灵魂的。”

日本全国佛教寺庙都供奉着玩偶,而那些关于精神存在的信念显而易见就在这些玩偶身上。玩偶对于它们的小主人来说,被认为是盾牌护符,能够去除邪恶精灵的影响。当那些喜厌无常的小主人们开始用欢喜的眼光看着他们皮毛光润的玩偶,玩偶的用途就不仅仅是这些了。它们体内潜伏的邪恶最好用宗教净化仪式驱除出去,而不是一味丢弃它们。

类似玩偶身上的这些宗教联系可以回溯到日本史前。绳纹文化时期(公元前10000~公元前300年)的玩偶是妩媚的泥塑陶俑,叫做“土偶”,主要描画人类女性,有女性繁育的象征。到了古坟时代晚期(300~710年),泥塑被称作哈泥娃,高约1米,有男性也有女性的,是那些统治精英为自己制作的,直立在大型的墓堆上。从玩偶的摆放方式上看,好像是统治者有意赋予它们一些宗教上的保护意义。

平安时代(794~1185年),玩偶的宗教和魔力的功用明显,当被称作“人形”或“形代”(假人)的玩偶用做代人受过之物,去除人的罪过或都吸收罪恶的影响于己身。特殊玩偶形状的护身符被放置在熟睡的孩子身旁,确保孩子安然无恙。玩偶具有灵魂的观念在平安时代首次被提及,人们开始在玩偶剧院进行这一主题的探索。日本的文乐木偶戏就是从木偶剧院发展而来,人们广泛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深精妙的木偶剧。平安时代,玩偶表演和玩偶宗教魔力功能逐渐被明确区分,而且人们纯粹从审美喜好角度来审视这些功能。

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年),玩偶制作不断繁荣并发展成为由专门工匠完成的高超精湛的手艺。玩偶的各种流派于是开始出现,名闻遐迩的是戏装玩偶。戏装玩偶有过多的优雅精致的头饰,身着昂贵的锦缎。这些玩偶多以日本艺伎和达官显贵的情妇为模本,那些女人曾经以各自独特的风骚成为那个年代的超级巨星。

也就是在江户时代,统称“机关人形”的机械玩偶和各种复杂的自动机器玩偶开始出现。这些机械传动装置或受弹簧控制或受流水、水银或沙子支配。从技术上说,机械玩偶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发明。

日本江户时期全国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庆贺活动开始于三月初,叫做女儿节。三月三日这天,女孩无论年龄大小,都穿着统一的玩偶服饰。虽然样式适度的服饰被束之高阁,但在商铺、学校和博物馆,玩偶却在巨大的红色的梯台上展示。一套套的玩偶总是某位天皇和皇后的面孔,但是宏大的展出一般是宫廷仕女、乐工、大臣和武士,他们被安置在2米高的梯台上,随身带着的乐器、武器、酒杯、小型箱奁和茶具。

据说从平安时代开始,形成了摆设身着宫廷盛装玩偶的习俗。这种玩偶文化极富魅力,让人望而生慕,其流露出的肃穆、矜持,鲜明地指向了日本古老的文化源头。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梯台上放的是天皇、皇后及其随从的玩偶。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梯台上放的是天皇、皇后及其随从的玩偶。

文/大卫•卡博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