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卡拉OK文化

日本社会 · 经济百科 2016年07月08日

日本的卡拉OK文化众所周知,卡拉OK起源于日本,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说法称,在过去的日本,如果上班的男人过早回家,会被妻子或邻居嘲笑没有社交能力。因而,上班族们在下班后,多会聚集在居酒屋喝酒聊天消磨时间,酒后就在店内唱歌助兴。卡拉OK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那么,卡拉OK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作为一个卡拉OK爱好者,笔者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卡拉OK一词的来源

在日语中,卡拉OK的"卡拉"指的是"空的","OK"是英语orchestra在日文写法中的略称。意指没有乐队的现场演奏,是被唱片或录音磁带所代替的"无人伴奏乐队"。 ,有人说,这一叫法出自NHK交响乐团团员的闲谈对话中,而后被广播媒体所广泛使用。

卡拉OK初期

在录音器械欠发达的时代,广播媒体普遍采用现场演奏的形式录制节目。然而,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相比邀请乐队,利用提前录制好的卡拉OK更能节省节目制作成本。逐渐,卡拉OK得以普及。在1970年代以前,日本已有投币式自动播唱机和伴奏用的音乐磁带,而那时已出现使用这些设备提供唱歌场所的餐饮店。

卡拉OK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诞生了专门提供卡拉OK服务的封闭式卡拉OK包间。一直以来,日本人大多羞于在不喝酒的状态下大声高歌,而唱歌往往会被定格为酒后助兴的非主流娱乐。但随着卡拉OK包间的出现,人们找到了可以不借助酒精而一展歌喉的空间。卡拉OK包间获得极大的人气,一炮而红,尤其受到年青人们的追捧。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可以与亲朋好友,甚至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尽情享受唱歌乐趣。

因为初期的卡拉OK没有电视画面,拿着歌词卡片唱歌成了当时的时尚。后期,歌词卡片被配有字幕的电视画面所代替,随后又出现了反映歌名和歌词内容的类似寸剧的影像。21世纪开始,渐渐出现了动漫影像,本人影像和音乐短片(MV)等,卡拉OK的发展和完善还在进行当中。

卡拉OK在现代的问题

在80年,卡拉OK广泛传播至亚洲各地。在80年代,台湾率先引进了卡拉OK,随后再通过台湾传播到大陆。如今,在各地省市县均能找到海量的卡拉OK,规模庞大,一般被称之为"KTV"。相比日本卡拉OK,中国卡拉OK不仅装修富丽堂皇,且多为集网吧、健身房、咖啡厅等多种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卡拉OK连锁娱乐企业。

今年,在中国,唱片商起诉卡拉OK营业商侵犯著作权的案件屡见不鲜,赔偿费用高达上万元每首。日本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许多网民在卡拉OK包间录制视频并上传至YouTube等网络平台。这种行为事实上已经构成了著作权侵犯,但由于网络平台有着匿名性,加上追究法律责任的成本高而回报甚微,许多版权公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由于卡拉OK本身具有空间的封闭性和隐藏性,部分卡拉OK演变成了提供色情服务,毒品交易的地下场所。未成年人利用包间私下喝酒吸烟等问题也加剧了社会的犯罪隐患。

卡拉OK包间的初衷是保护个人隐私,打造一个能让人们放松的平台。如何让使用卡拉OK的人们能够返璞归真,发挥其本身的自身价值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文/张金凤 图/曹洪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