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与地震为伴的国家----周曙光(下)

抗灾与防灾 2017年03月22日

日本大地震

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刚刚过去6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记忆犹新,笔者也是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整个过程。这场史无前例的9级大地震爆发于日本的东北海岸,与关东大地震一样,比起地震本身,随后的二次灾害——海啸造成的伤亡更为惨重。由于地震发生于海洋深处,引发的最高达到24米的巨大海啸直接冲毁了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等沿海地区数以万计的房屋建筑。日本全国共有15,894人因此次地震遇难,至今仍有2,561人下落不明。其中因为海啸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4,308人占总数的90.64%。
  此外,地震和海啸还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和核泄漏事件。地震发生第二天,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开始出现氢气爆炸,进而引发核泄漏,该地区周边近20多万居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开始紧急避难。这一事件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核污染以及核电站的善后工作更是成为了今后半个世纪都无法完全解决的难题。而且核电事故使得日本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调整国家的整体能源政策和结构。

photo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的4月23日,在重灾区气仙沼的废墟上继续搜寻失踪者
图/中新社 孙自法

与地震的相之道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承受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打击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地学会了与地震的相处之道。所以日本也许是受地震之灾最严重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最清楚如何应对地震的国家。
  首先,在法律法规的建立方面,日本先后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灾难救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发生灾害后应采取的程序和对策。这方面的巨大进展主要就是因为在坂神大地震中,日本的救援以及各项对应措施出现极大的问题。坂神大地震发生整整2小时之后,时任首相村山富市才接到报告,而内阁会议结束时神户已然是一片火海。此外,自卫队的动员也是发生在地震7小时之后,无疑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而大型救灾设备在震后三天才获批投入。
  痛定思痛的日本人不得不从根本上对防灾体系进行改进。1995年后,日本对法律法规大幅修改,形成涵盖灾害全过程的法律体系。此外还设置了中央级别的防灾机构,通过修改《内阁法》提高首相危机时的管理权力。1996年,日本对《防卫大纲》作出调整,重点加强了灾害应对能力,除了建立近3000人的常备救灾部队之外,还规定灾害时防卫大臣可直接派出救灾部队。
  其次,日本建立了一整套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运输体系,确保灾民在灾后能及时获取必要的救灾物资。日本在各地都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或储备点,储备帐篷、被褥、发电机及燃料、手电和食品等应急物资,保证灾情发生时可以及时就地发放,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此外,政府鼓励每个家庭在家中储备救灾物资,存放能够维持一家人三天到一周的饮用水和食品。

另外,日本的房屋建筑都制定了极高的抗震标准。日本的《建筑设计基准法》颁布于1950年,之后几经修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71年的修正。据坂神大地震后的统计显示,这次地震中受损建筑大部分都建于1971年前,而1981年后建造的房屋几乎完好无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筑基准法》1971年修正令强化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带筋间隔距离,而1981年则全面实行“新抗震设计法”,引入了多个方面的新规定。此后,日本在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一再提高。
  最后还有一条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民众较强的防灾意识和丰富的防灾知识。日本政府于1960年将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之所以定为9月1日就是因为前文所提关东大地震发生在这一天。防灾日的这天日本各个单位都会举行各种防灾演习,以提高救援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和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日本从小学开始就会定期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等知识。进入社会后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地震防灾中心,长期宣传和普及地震相关常识,并由专业人员传授正确的急救和自救方法。这也就是哪怕发生像东日本大地震那样的9级地震,日本的灾民也表现得有条不紊的原因之一。
  中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邻国日本与地震的相处之道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017年3月
文/周曙光 图/孙自法
原载《东方财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