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雅乐:日本皇室的御用音乐,保护与传承

2021年06月14日 文化历史

在日本音乐史和日本艺能史中有一种最古老的,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音乐—雅乐。说起雅乐的起源,据说是根据中国古代孔子的“礼乐思想”兴起的音乐。《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提倡的礼乐制度,是想通过“礼”和“乐”来规范君臣的行为,以达到治国的目的。礼乐是古代中国文人必备的教养之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在六艺中排在首位。

儒教的雅乐是由歌、舞和多种乐器组成的合奏音乐。但是,作为儒教的祭祀音乐的雅乐并没有传到日本,而是传到了韩国。在中国,除了雅乐之外还有相对雅乐的世俗音乐,通称“俗乐”。在唐代,从西域传到中原的胡乐与俗乐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在唐的宫廷宴会上被使用(演奏)的音乐是燕乐。传到日本的就是这种燕乐。

日本很早就通过与亚洲大陆的往来吸收外来文化。据日本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朝鲜半岛的音乐于六世纪已经传到日本。七世纪以后,来自中国的文化被大规模传到日本。但在外来音乐文化传入日本前,日本列岛也有自己土生土长的歌舞艺术。据《续日本纪》《正仓院文书》《令集解》等记载,日本固有的乐舞有“神乐”、“久米舞”、“五节舞”、“田舞”、“东游”、“和舞”、“大歌”等,外来文化传入日本前,这些土生土长的日本乐舞在宫廷的各种仪式上被上演。所以,日本的雅乐是指①日本固有的歌舞;②从亚洲大陆传到日本的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及伴随着音乐演出的舞蹈;③九世纪后期以后在日本新创作的歌舞。

title

平安时代正月十六日在皇宫紫宸殿南庭上演的女踏歌。(图片:年中行事绘卷

一 雅乐在封建时代的作用

雅乐作为一种宫廷音乐,其最初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天皇及天皇周围的权贵阶层。特别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日本宫廷中一年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宫廷仪式,很多宫廷仪式都用到雅乐。比如,三月三日的上已节,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七月七日的乞巧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所谓的宫廷仪式,还包括天皇(国家)在神社或寺庙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比如,七百五十二年在奈良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眼供养”,就以东大寺的大佛殿为舞台,国家举行了大规模的佛事,夹杂着日本固有的歌舞,从大陆传来的舞乐在这里被隆重上演。除此之外,皇子、皇妃等皇室成员的生日时也会用到雅乐。雅乐用在宗教仪式上可以增添仪式的庄严感,用在天皇家生日等纪念活动时,则能彰显主人身份的高贵。

title

雅乐中的唐乐曲目“兰陵王”(图片:日本雅乐会

二 雅乐在日本的发展与变迁

长久以来,日本一边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一边把外来文化与在来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新生事物。作为外来文化的雅乐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淘汰、改变、甚至发展。比如,最早在日本传播的外来艺术中有一种叫“伎乐”(吴乐)的艺能。伎乐是在笛子、钲、腰鼓的伴奏下,带着假面进行表演。七世纪初由百济人在大和的樱井教习这种艺能。直到日本的镰仓时代,伎乐都在各大寺院的仪式上被上演。镰仓时代(1185〜1333年)以后,除奈良的一些寺院的仪式上能够看到,伎乐渐渐被荒废。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末期则完全消失,只有法隆寺或东大寺正仓院的宝物中还遗存了伎乐的假面。另外,从中国大陆传到日本的“踏歌”(现在云南少数民族继承着这一文化),在平安时代(754〜1185年)的宫廷中,“男踏歌”于正月十四日,“女踏歌”于正月十六日被分别上演。前者到十世纪末已消失,后者存续到江户时代末期。

在奈良时代(710〜794年),中国系的乐舞有唐古乐、唐中乐、唐新乐的区别,到了平安时代,上述唐乐加上林邑乐,被统称为“唐乐”。而朝鲜半岛系的乐舞,三韩乐(高丽乐、百济乐、新罗乐)、渤海乐的区别也消失,被统称为“高丽乐”。唐乐与高丽乐,在平安时代的各种宫廷行事中上演。此外,九世纪中叶还诞生了新的声乐种类,催马乐与咏唱。催马乐的音律与节拍等采用了唐乐或高丽乐的样式,把日本的和歌或和歌的变形作为歌词。而咏唱则是把汉诗加上旋律来演唱。据《教训抄》记载,九世纪中叶,有一群搞音乐的人,比如大户清上、尾张滨主、三岛武藏、藤原忠房等人就自己改编、创作唐乐或高丽乐的舞或曲。说明当时的日本人对外来音乐相当娴熟,已经到达可以自行创作或改编的水平。

在乐器方面,奈良时代传到日本的多种多样的乐器,到了九世纪,根据日本人的喜好,也被淘汰了一些。比如,平安时代的中期以后,尺八,萧,阮咸,箜篌,五弦琵琶等乐器逐渐消失。

雅乐的“舞”是体现雅乐之华丽的重要要素。比如,倭舞中身份高贵的人身着红袍,下位人士身着绿袍。久米舞全员身着红袍。五节舞身着贵族女性的盛装十二单。唐乐的舞多着暖色系的装束,高丽乐的装束则多为青、绿等寒色系的装束。

宫廷仪式多在皇宫内里、寺院、贵族的宅邸举行。在广阔的庭院中临时搭起的屋舍、乐器、人的位置等皆按左右对称的原理布置。这种左右对称的原理据说是按照构成宇宙的阴、阳二元论而来。古代日本首都的平城京、平安京,日本的皇宫内院皆按左右对称的原理而建。唐乐配置在左方象征阳,高丽乐配置在右方象征阴。

title

雅乐的乐器及其配置(图片:日本雅乐会

三 雅乐在近现代的重大改革

据史料记载,日本在八世纪初就模仿唐的制度成立了雅乐寮,通过雅乐寮培养雅乐人才。《续日本纪》《类聚三代格》等史料中记载,奈良时代初期,当时有歌人四十人,歌女一百人,(各种舞的)舞人合计一百人。到了九世纪中叶,歌人二十人,歌女三十人,(各种舞的)舞人的人数变成一位数。从这个时代起,有关雅乐寮的记录逐渐从史料中消失。到十世纪后期,雅乐的舞、歌、乐器等的传承已经被世袭化,雅乐艺人们掌握的东西成为门外不传的技能。世袭的雅乐艺人被称为“乐人”,乐人的家被称为“乐家”。

明治维新前日本的首都是京都,世袭的乐家在京都、奈良、大阪三个都市形成了乐人集团。明治维新后,随着首都的迁徙,住在关西地区的乐家也纷纷迁往东京。明治政府在东京设立了雅乐局,从关西地区迁来的乐家都加入了雅乐局。世袭时代,乐人们任意掌握舞、歌、乐器中的一样便可,从明治时代起,雅乐局打破了世袭的旧传统,乐人们必须把舞、歌、乐器这三样都掌握了,并且不再有家门之分。雅乐世家以外的人也可以报名学习雅乐成为乐人,明治政府还制定了统一的剧目和编曲。

由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乐人们于明治七年(一八七四年)被明治政府命令学习西洋音乐,这个命令于次年开始实施,乐人们除了学习雅乐,开始正式学习西洋音乐。明治九年日本政府雇用英国人教授乐人们西洋的乐器。所以,日本最初的交响乐团是日本宫内省的乐部(也就是明治时代的雅乐局)。通俗地讲,就是国家戏剧院的京剧戏班,既要保持传统能表演京剧,又得掌握西洋音乐。另外,明治政府为了在全国推广西洋音乐,乐人们还得到学校去教授西洋音乐,学校用的教育音乐的乐谱也都出自曾经的雅乐乐人之手。换言之,雅乐乐人们为明治政府的改革作出了贡献。

四 日本皇室御用音乐走进平常百姓家

现在,宫内省的乐部有二十四名左右的乐师(内阁府技官・一种国家资格),除了日本皇室的各种宫中祭祀,国家仪式外,还要到日本各地巡演,在国立剧场举行雅乐公演。每年四月和十月两季(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的上午和下午共六回),在皇居内的乐部厅舍举行面向一般大众的雅乐演奏会。

一九五五年,(宫内厅的)雅乐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宫内省的乐部作为雅乐的保持者,被“综合认定”。当年,没有跟随明治天皇的迁都而去东京的一小部分乐人留在关西地区,仍在关西地区各大寺院的宗教仪式上继续上演雅乐,以增添仪式的庄重感。由于关西地区缺少乐人,由留在关西地区的乐人、天王寺周边的僧侣、神官、民间人等发足成立了“天王寺乐所雅亮会”。(天王寺的)雅乐后来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本是同源的雅乐,后者的认定多了“民俗”二字。

在日本连绵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在日本的中世时期,由于雅乐的传承是师傅口对口、手把手地传授,所以,徒弟们是看不到乐谱的。“不知道为什么师傅突然爆怒”,“不知道为什么被师傅暴打一顿”,是经常的事情。到了明治时期,明治政府设置了雅乐局,废除雅乐的世袭传承制度,只要修完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宫内厅的“乐生”,在此学习七年后,最终考试合格者被委任为“乐师”,方能开启雅乐生涯。由于乐师们的工资待遇很低,曾经发生过乐师集体辞职的事件。

title

国立剧场外观(图片:JST客观日本)

title

国立剧场走廊下的休息处(图片:JST客观日本)

一九六六年,在日本的皇居附近建立了“国立剧场”。建立国立剧场的背景是,当时日本高度经济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由于担心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的衰退,希望通过剧场这种设施机构来保存和振兴传统文化。该剧场开场以来,在此公演雅乐的回数到去年为止已经达到七十五回。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在此欣赏到皇室的御用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雅乐被录制成CD、DVD,甚至在互联网上输入关键词条,都能欣赏到。雅乐,这个曾经仅限一部分特权阶级的宫廷音乐,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东京的国立剧场定期举行雅乐公演,无疑为雅乐的“普及”作出了贡献。但是,雅乐公演的前七次上演的是明治时期的“明治选定谱”,由于国立剧场的目标是普及“传统的”“正统的”雅乐,所以,第八回开始到第十八回上演了古典的曲目。而从第十次的雅乐公演开始,剧场就因观众少,开始犯愁。之后,剧场的总策划人又不断地尝试把已经废绝的乐谱和乐器等复原,努力再现奈良、平安时代的雅乐。

日本在明治时期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时并没有担心传统文化的衰退,而在高度经济发展期,日本有钱了的时候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传统文化能带给我们什么,为什么要保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title

图书馆中有关雅乐的部分藏书(图片:JST客观日本)

张燕波
本文部分内容参照了寺内直子的著作《雅楽の〈近代〉と〈現代〉――継承・普及・創造の軌跡》 (岩波书店,2010年8月出版)
编辑修改:JST客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