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2019年02月27日 文化历史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武州六乡船渡》,大田区立乡土博物馆。明治天皇从京都迁都至东京时,列队渡过多摩川的景象

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

进入19世纪,各国列强成功完成产业革命后,为了寻求海外市场而将势力扩展至亚洲。日本近海也开始出现外国船只,登陆后提出通商要求。江户幕府一直拒绝这种要求,但到了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以强硬态势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幕府上层断定,打开国门已是大势所趋。第二年,即1854年,日美两国缔结《日美和亲条约》,开放下田和箱馆(函馆)的港口。之后,日本又分别与英国、俄罗斯及荷兰签署了同等条约。

1858年,日美两国又缔结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其中纳入了许多不平等条款,包括给美国单方面提供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以及协定关税制度等。领事裁判权指的是由驻日领事来裁决在日本犯下罪行的外国人,日本人无权对外国人定罪。此外,日方没有关税自主权,美方设定了极低的税率。这导致日本国内的生丝和茶叶大量流向海外,国内市场供货不足,从而带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便宜的棉织物流入日本,使产棉农户和棉织物行业蒙受经济损失。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佩里等人进入横滨招待所(横滨开港资料馆)

幕府威信丧失和日本的混乱

打开国门带来的混乱局面使日本人对外国人心怀憎恶,孝明天皇本就对洋人厌恶至极,于是一些人聚集在天皇身边,发动了驱逐洋人的“尊王攘夷运动”。大老(江户幕府时期,最高级别的政务总管——译注)井伊直弼彻底镇压了该运动(安政大狱),1860年,他在前往江户城的途中,遭到攘夷派流浪武士的暗杀(樱田门外之变)。幕府最高权力者被杀导致幕府权威丧失,转由尊攘派(主要是长州藩士)来执掌朝政。

之后,会津藩、萨摩藩等借天皇之威重振幕府的公武合体派将尊攘派赶出了朝廷(八一八政变)。被激怒的长州军准备大举进攻京都御所,但被会津、萨摩的军队击退。他们成了朝廷的敌人,遭到幕府征伐。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樱田门外之变(茨城县立图书馆)

外国的威胁和秘密军事同盟

在萨摩藩经历萨英战争、长州藩经历英美法荷四国舰队炮轰下关事件之后,他们都重新认识到了外国实力的强大。他们领悟到攘夷是不现实的,痛感日本必须尽快建立近代国家,以免沦为外国殖民地。于是,萨长两藩在1866年结成了秘密军事同盟(萨长同盟)。

在同年的第二次长州征讨中,萨摩藩拒绝参战,并向长州藩秘密输送了大量武器进行支援。最终,幕府征讨军败给了长州藩。倒幕势力借此迅速壮大。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四境战争图 大岛郡画册 山口县立山口博物馆。描绘了在第二次征讨长州之战中与幕府军作战的长州军。这场战争因为发生在如今的山口县大岛口、艺州口、石州口和小仓口四个藩内,所以被称为“四境战争”。以濑户内海的周防大岛为战场的大岛口之战是首场战役

江户幕府归还政权后,战争仍在继续

1867年10月,德川庆喜将军以和平手段归还了政权(大政奉还),计划参与新建立的朝廷政权。但是,萨长两藩却筹划着用武力推翻幕府,于同年12月强制颁布王政复古的敕令(宣布成立新政府)。在当晚的会议(小御所会议)上,倒幕派主张应褫夺庆喜内大臣的职位,将德川家的领地归还给朝廷(辞官纳地)。土佐藩和越前藩等公议政体派(稳健派)的反对意见被倒幕派强行压下。

萨长两藩原本期待旧幕府一方会因此擦枪走火,却没想到庆喜顺从地从二条城搬到了大阪城静观事变。之后,新政府内部的公议政体派重振势力,倒幕派失势,庆喜参加了内阁。倒幕派的西乡隆盛等人派流浪武士扰乱江户的治安,被激怒的旧幕府一方烧毁了萨摩藩邸。大阪城的旧幕臣们得知消息后义愤填膺,庆喜无法平息他们的怒火,只好同意进攻京都。于是,发生了旧幕府军和新政府军(主要是萨长两藩)的战斗(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败北,庆喜逃亡至江户。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江户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的肖像照(福井市立乡土历史博物馆)

明治政府的建立

新政府军以5万大军包围了江户,旧幕臣胜海舟和新政府军的西乡隆盛举行会谈,决定无条件归还江户城,于是新政府军停止总攻,庆喜也保住了一命。另一方面,东北诸藩为了救助成为朝敌的会津藩,缔结奥羽越列藩同盟,明确表现出对新政府的敌对姿态,新政府军和同盟军在各地战火四起。

在此期间,新政府颁布了《五条御誓文》,明确了“开国和亲,尊重公议世论”的方针,制定了政体书,并参考美国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新政府政治组织结构。此外,天皇搬入江户城,以此地为皇居,江户改名为东京,年号改为明治。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刊登在《太政官日志》庆应4年(1868年)第2卷上的《五条御誓文》。《太政官日志》是明治政府发行的新闻类刊物,旨在广泛宣传政府的政策。(国立国会图书馆)

旧幕府军最后的抵抗

1869年5月,以虾夷地(1869年,改名为北海道——译注)箱馆五稜郭为据点的榎本武扬等人率领旧幕府军向新政府投降(戊辰战争结束)。自此,新政府统一了日本全国。同年,新政府命令大名(江户时期的诸侯——译注)归还各藩的土地和人民(版籍奉还)。但是,这不过是走过场而已,藩主改名为知藩事,继续掌控领地内的政局。

在戊辰战争中作战的是各大名的家臣“藩士”,他们中的许多人返回故乡,新政府几乎丧失了军事力量。各藩预测将会发生第二次戊辰战争,因此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纪州藩等地创立了征兵制度,模仿普鲁士组建了2万人的近代军队。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函馆大战图(市立函馆博物馆)

明治新政府的政治变革:“废藩置县”

长州的木户孝允和萨摩的大久保利通担心政府会就此瓦解,因此决定武装起义,废除所有的藩。他们从萨摩、长州、土佐等地调集了8千兵力(御亲兵)到东京。1871年7月,在军队的镇守下,政府宣布“废藩置县,罢免知藩事,派遣县令(或府知事)作为县的管理者”。还将知藩事召集到东京,命令他们居住在当地。

因为这是一场革命性变革,木户和大久保等人预测会遭遇到巨大阻力,没想到竟没有发生暴乱,废藩置县顺利完成。主要原因似乎在于,他们表明新政府将承担藩士的薪饷和各藩的欠款。无论怎样,“藩”已从国土上消失,新政府成功实现了国内的政治统一。此后,新政府在短期内果断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社会变革,其目的在于尽早实现现代化,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以防日本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废藩置县的推动者:木户孝允(左)和大久保利通(国立国会图书馆)

从士族的叛乱到自由民权运动

江户时期的税收主要来自农民的贡租,每年的财政收入因收成不同而波动巨大。于是新政府承认地租缴纳者为土地所有者,并发行标记了地价的地券。1873年,规定地价的3%为地租(租税),土地所有者负有缴纳义务。无论收成如何,税率固定,缴纳方式为货币支付。近代税制就此确立,国家财政收入得以稳定。此外,政府还推行四民平等政策,保证全体国民一律平等。对20岁以上的国民进行征兵体检,合格者须服三年兵役,由此创建了由国民征兵而非武士组成的常备军。

对此感到不满的是士族(以前的武士)。废藩置县使他们失去了领主,而且原来世世代代可领取的俸禄(薪水)又于1876年被取消(秩禄处分),代之以金禄公债(一次性俸禄)。根据四民平等政策和《废刀令》,士族独享姓氏和带刀的特权也被剥夺。因此,从这一年开始,士族叛乱此起彼伏。第二年,即1877年,西乡隆盛起兵反抗(西南战争)。新政府军全力平定了叛乱。此后,靠武力推翻政府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

土佐的板垣退助等人谴责政府中的萨长藩阀专制体制,主张开设民选议院(众议院),让民间人士参政,由此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该运动的首脑,其身份从心怀不满的士族、富农扩展至普通国民。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西南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田原坂大战”(国立国会图书馆)

贯彻天皇主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

此时,明治政府开始准备制定宪法。为了让国际社会承认日本作为近代国家的地位并修改不平等条约,制定宪法是当务之急,但促使政府采取行动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民权者高声呼吁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设立国会并制定宪法,私下起草宪法之风盛行。其中大部分都是重视国民权利的民主法案,还有类似法国那样的激进型法案。

政府高官原本尝试制定加强天皇制和藩阀体制的宪法,但后来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呼声,如大隈重信主张制定英式全新型宪法。摇摆不定的高官们于1881年发动政变,将大隈赶出了政府。为了研究宪法,政府派遣伊藤博文前往欧洲。对欧洲各国的宪法进行比较后,伊藤决定参照君主制强大的德国宪法。回国后,他对德国宪法加以钻研和修改,以符合日本国情,并向枢密院提交了草案。枢密院是为了审议宪法草案而设立的天皇最高咨询机构。

在天皇莅临的情况下,枢密院进行了数次关于宪法草案的讨论。1889年2月11日,以钦定(天皇制定)的形式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该宪法的特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皇拥有主权,即被称作“天皇大权”的绝对权利。天皇总揽统治权,掌握军队统帅权和内阁任免权。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包括信教自由、职业自由及言论自由在内,国民权利得到了广泛认可。将这些自由权纳入宪法似乎正是伊藤博文的愿望。

明治维新:日本迈向近代国家的进程

宪法颁布仪式图(东京都立图书馆)

伊藤博文是藩阀政府的核心人物,他后来创建立宪政友会(政党),组建政党内阁,可见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明的人。伊藤给宪法留下了解释的余地:如果最大限度地进行民主阐释,就会像美浓部达吉那样提出“天皇机关说”(天皇为国家最高机构的观点);如果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就会走向天皇至上主义。实际上,前者构筑了“大正民主”的时代,而后者则使日本陷入军国主义的黑暗之中。

无论如何,通过制定宪法,日本在亚洲各国中率先建构起了近代国家的格局。

作者 河合敦

本文转载自日本网 [网址]
文字JST客观日本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