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缺陷汽车安全气囊的日本高田公司经营失败

2017年07月28日 交通、运输

向中国企业控股的美国公司转让业务、负债额将达战后规模最大的1.7万亿日元

图为股东们聚集在高田公司定期股东大会的会场

<写真>图为股东们聚集在高田公司定期股东大会的会场。6月27日上午摄于东京都港区。(共同社)

让有缺陷的汽车安全气囊发生了死亡等重大事故的日本厂商高田(Takata Corp.)公司因经营陷入僵局,于6月下旬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民事再生法,东京地方法院受理了申请。据日本民间调查公司透露,包括召回气囊(免费回收、修理)费用在内的负债总额预计将达到1.7万亿日元,成了日本制造业破产企业中战后规模最大的负债金额。在美国的子公司(密歇根州)也申请了适用美国联邦破产法。国内子公司高田九州、高田服务也申请了适用民事再生法。

申请了民事再生法,成了法院管理下的企业之后,原则上将被禁止偿还债务,但是高田公司方面表明,作为例外措施,“在得到法院准许后,对维持业务必不可少的客户,将按照以前的交易条件进行支付”。同时高田公司想要在11月27日前将再生计划方案整理出来提交给法院。

高田公司将在明年3月底前以1750亿日元的代价将几乎所有的业务转让给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大供应商宁波均胜电子公司控股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百利得安全系统公司(KSS:Key Safety Systems Inc.),在法院的管理之下推动重建工作。KSS计划将主营业务分离出来设立一家新公司,继续经营业务。召回费用的支付以及由于缺陷安全气囊造成的损失赔偿等推测将由剩下的另一方的公司来承担。

高田公司是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儿童保险带等汽车安全零部件的厂商,随着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扩大了业务。因为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虽然一般消费者对它不很熟识,但是作为安全零部件厂商,被列为世界四大企业之一,在安全气囊领域占有20%的世界市场份额。目前在美国等约20个国家设有工厂,全球范围的员工人数约为5万人。公司2017年3月期的合并决算的销售额为6625亿日元,纯盈亏为795亿日元的赤字。

高田公司的前身是1933年创业于滋贺县彦根市的一家纺织品公司。第一代总经理高田武三向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说明安全对策的重要性,得到了本田的认可之后,在这一领域扩大、发展了业务。目前该公司在创业家出身的第三代会长兼总经理高田重久的手下,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是一直拥有下来了60%的股份。据说总经理高田重久将在完成业务转让、重建工作就绪的明年春天之前辞职。

围绕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的动向

2008年   本田申请召回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

2009年   因缺陷安全气囊引发事故,美国出现首例死亡案例

2014年11月19日 因缺陷安全气囊引发事故造成6人死亡的报道

15年5月8日 高田公司发表2015年3月期合并决算纯损失295亿日元

5月19日   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NHTSA)将召回对象车辆扩大到约2倍的3380万台

6月25日   高田重久会长兼总经理在股东大会上谢罪

11月3日   NHTSA宣布对高田公司科以最高2亿美元处罚金

同4日   高田重久会长兼总经理答应停止生产使用硝酸铵的零部件

16年10月20日 NHTSA公布美国发生第11起死亡案例

17年1月13日 美国司法部宣布起诉高田公司3名前干部

就高田公司支付10亿美元与司法部达成协议

2月4日   高田公司澄清外部专家委员会作为赞助企业向高田公司推荐了百利得安全系统公司(KSS)

5月10日   公司发表2017年3月期合并决算纯损失为795亿日元

6月26日   高田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适用民事再生法,得到了受理

6月27日   在高田最后一次股东大会上追究公司责任的意见连续不断

从进入21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地发生了长时间放置于湿气较多的环境中的汽车所搭载的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在动作时金属片飞散的事故。在发生问题的中心地的美国,自2009年起已经有11人因相关事故死亡,约180人受伤。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因果关系无法鉴定的事故在内的死亡人数共有17人。

自2008年开始的汽车召回,目前19家汽车制造商的召回汽车计划为4200万辆,但截至今年6月底,修理完毕的汽车还不到召回计划的40%。据说,从全球范围来看,召回计划的几倍数量的未修理的安全气囊尚充斥于世界各地,预计最终召回对象将超过1亿辆。导致召回工作迟延的最大原因是交换用部件供不应求。

安全气囊问题发生后,高田公司申辩说:“公司按汽车制造商的要求生产、供应产品,未能预料到事故的发生”,而汽车制造商方面则主张高田公司应负全责。双方意见针锋相对,继续互相推诿责任。

第三代总经理高田重久关于一连串的召回问题仅召开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他连2015年5月在美国召开的议会听证会都不出席,被指责“藏在内院里不出来”,缺乏业主总经理的当事人意识遭到了集中批判。今年1月份前干部3人因检查数据的作弊嫌疑被起诉时,高田重久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汽车制造商怀疑高田不诚实,纷纷提出了“负责人更应当出来做说明”的意见。

而以高田总经理为首的公司方面关于异常破裂的有缺陷的安全气囊,从事故发生当初起一贯以“无论怎么做实验也无法再现(异常破裂)事故,真难理解,无法鉴定原因”为说辞,不承认产品的缺陷。针对与汽车制造商的责任问题,高田公司也一直坚持“是按照汽车制造商的要求生产的,导致事故发生并不只是安全气囊的原因”的主张。

可以说,正因为此,对应措施一拖再拖,耽误了初期阶段的处理吧。如果高田公司一开始就重视问题,尽早实施详细的调查,查明安全气囊缺陷的原因,专心致力于缺陷产品的回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不是问题不至于扩大到这种程度吗。由于高田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部件厂商,被指摘“重视消费者的观念薄弱、缺乏尽责任说明问题的态度”也无可奈何吧。

日本的商界有一句俗话说:“创业者创建公司、巩固根基,即使第二代发展了公司,第三代也会把公司搞糟或毁掉。”现任总经理想必也有自己的辩解,但不是可以说高田公司的发展轨迹正好印证了上面这句俗话吗。

由于对高田公司的法律上的清理,汽车制造商目前垫付的召回费用的大部分都将成为汽车制造商的负担。丰田汽车公司表示召回费用将达到5700亿日元。高田公司最大的客户本田公司,作为召回相关费用迄今为止已列入了5560亿日元。不过各公司均已列上关于召回费用的专用基金,因此被认为对今后业绩的影响是有限的。

另外,同高田公司有交易的承包企业在日本全国约有570家,员工人数加起来将近6万人(据调查公司调查)。受高田公司破产影响,恐怕会导致这些承包企业业务量减少,业绩恶化,给地区就业造成不良影响。

文/ 龙川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