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日本

日本产飞机时隔半世纪再次"起航" 三菱MRJ再向"禁断"的航空技术发起挑战

2016年07月05日 交通、运输

距战后日本首次研发的螺旋桨客机YS11开航已有半个世纪,如今被日本飞机产业予以众望的国产飞机即将"起航",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翱翔于世界的上空。

可以说,飞机制造的历史是与战争一起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相互竞争飞机制造技术,日本也在军用航空技术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对研发出零式舰载战斗机(所谓"零战")的高度技术力量很自负。由于日本战败,航空技术的继承被联军完全停止,不光制造,连研究和航行也都被禁止了近10年。

日本产飞机时隔半世纪再次

到1953年,日本的飞机研发总算解除了禁令,但世界飞机制造业的趋势已迎来了使用新型发动机的喷气式飞机、大型客机(巨型喷气式客机)以及超音速飞机等新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凭借幸存下来的寥寥数名技术人员与在战后承包美国提供给日本防卫省的飞机的授权生产中所培育的技术相融合的形式,着手进行了战后首架螺旋桨式客机"YS11"的制造。

日本创办了半官半民的飞机制造企业,在苦心经营的同时也不断努力、谋求合作。1964年,该企业终于从运输省(现国土交通省)取得了"型号认证(型式证明)",翌年开始制造和销售。

其后,包括国外制造,一共生产了182架YS11客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开发成本远高于当初的预计,不熟悉销售业务而失误不断,赤字因此越来越严重,1973年被迫停产。最终,继承该技术的新一代飞机开发计划也随之中止。

此次,经过半个世纪的空白期,三菱重工的子公司----三菱飞机公司制造的小型喷气式客机"MRJ(三菱支线客机)"重启开发计划。自2008研发启动,计划曾多次延迟,去年11月,终于首次试飞成功。

MRJ约有70~90个座位,全长约35米。搭载美国制造的最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采用空气阻力小的流线型机身设计,据说与对手公司以往的飞机相比,燃效提高了约20%。从第一家客户的全日空控股公司以及美国的航空公司和飞机租赁公司等已经接到了共计427架飞机的订单。

首飞成功后,全日空(ANA)订购的飞机原本预计在2017年4~6月交付。但其后,在获取国土交通省的"型号认定"过程中查明飞机主翼根部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去年12月下旬发布消息称,交付时间将延迟1年,推至2018年年中。

开发计划的延期至此已是第6次,交付时间延期是第4次。这表明,YS11客机开发之后,对于长年疏于开发,基本没有储存制造经验技术的日本飞机产业而言,技术开发的确是难题。

然而,在与竞争对手公司的竞争方面,计划的延期可能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因为公司很可能会失去优势地位,在接受订单方面受到巨大打击。

小型喷气式客机市场几乎一直处于有实际供货成绩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巴西)和庞巴迪公司(加拿大)共同垄断的状态,而MRJ欲将打破这一垄断市场。

日本产飞机时隔半世纪再次

虽说已接到了427架飞机订单,但其中接近半数的约200架订单签的是被称为"有选择权"的可取消的合同,若再次延迟交付日期或者出现技术问题,有可能会面临订单被大量取消的危险。

三菱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再次出现延迟,正在推进计划,重启首飞后一直延期的试飞。5月份,在爱知县运营的名古屋机场实施了2号机的首次试飞。洁白的机身上描绘着红色曲线的2号机于5月31日上午10点多,在滑行跑道上一个劲儿地加速后轻轻地离陆,盘旋着朝太平洋方向飞去。经过长达2小时的飞行,于中午0点过后回到名古屋机场。

据该公司说,共计划投入5架试验机。为从国土交通省取得飞机安全性的认证,需要飞行2500个小时,为赶上第一批交付的日期,计划在气候以及滑行跑道数量等环境完善的美国也进行试飞。该机的收益线是400架飞机,今后的方针是在欧洲等地扩大销售网。

另一种日本国产的飞机是汽车制造商HONDA(本田)在美国的子公司开发的小型商用喷气式飞机,名为"HONDA喷气式飞机"(包括乘务员在内定员7人)。该型号的飞机已于去年12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型号认证"。

对于HONDA(本田)来说,飞机事业是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于1962年宣布进入飞机产业以来的整个企业的梦想。世界闻名的汽车制造商亲自动手研制飞机本身就不同寻常。

该型号的飞机已经开始交付给客户,已有十多架飞行在美国的天空。订单已突破100架,除美国以外,向日本等也将继续发动销售攻势。

值得关注的是,该HONDA喷气式飞机将继续搭载HONDA的子公司本田技术研究所和美国GE(通用电气)共同开发的高性能发动机"HF120"。在1986年开始研发的时候,技术负责人年仅26岁。据说在反复的摸索尝试中,独自成功开发了"HF120"的前身"HF118"。

这些为技术开发而付诸的努力,关系着今后日本飞机产业的兴衰。

以MRJ为例,机体零件多达100万个,从大型企业到中小型企业,涉及到众多制造商。与据说约有3万个零件的汽车相比,其范围更广,对就业的影响更为深广。若推进量化生产,飞机产业则有望成长为继汽车之后的新一代基础产业。期待日本今后的飞机产业,与战前及其他国家不同,作为追求和平、运送世界各地许许多多旅客的代步工具而继续发展。

文/泷川 进
图/三菱飞机(股份公司)提供